梵高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极端的矛盾。
梵高在27岁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37岁就离世。在短短的十年艺术生涯当中,梵高创作了上千幅画作,但直到去世前才得以卖出一幅。
他很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但周围人却把他当成疯子。没人愿意为他的画花上一分钱,但去世多年后,他的画却被拍出了天价。
梵高是一个充满离奇色彩的人,我并不想过多去探讨他的个人生活,只想去发掘,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穷困潦倒、无人认可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行为?
我想,梵高的一些话可以带给大家一点思考。
在1889年,梵高因为某些原因而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后来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他作为病人住进了圣保罗修道院。
在1889年的9月,他给自己的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
“真的,不瞒你说,我现在带着很大的热情去完成吃饭这个任务,因为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要再见见我的朋友,再看看北方的乡村。我的工作进展还不错,一直停滞不前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这让我开始想到德拉克洛瓦说过的——你应该知道——他说,直到牙齿掉光、行将就木的时候,才发现绘画的真谛。”
“无论如何,请不要担心我,我的工作进展挺顺利,和你聊我要做这做那的时候,我都无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幸福,比如画麦田等等。”
要知道,梵高在1890年,也就是一年之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信中,并没有感受到那种濒临死亡的绝望。
他仍然饱含着热情,还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就如同此前他曾提到:
“只要我拿起画笔,世界上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我想,如果要从梵高身上找到一种支撑他的精神力量,那只有“热爱”,“疯狂的热爱”这一点。
正因为热爱,梵高可以不顾世人的眼光,不顾身上的病痛,可以忍受穷困潦倒,直到他燃烧掉最后一丝生命。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创作者,我能否能够如他一样,也能保有着对于创作的热爱。
而你们,是否能感受到这股带着狂热与执着的精神力量,从而去支撑自己的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