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决定下单买一套书的那一刻感觉特别棒,就好像你已经拥有了那套书里的知识一样,但当你收到书后,你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拆开,就再也想不起来去读它了?
当你在年初制定计划的那一刻,你写得酣畅淋漓,好像已经所有计划都执行,目标都实现了一样,然后日复一日,你还是被自动导航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记得以前和一位宝妈聊天,每年新学期前,她都会为孩子囤很多课,很多书,很多练习册,在囤得那一刻,她说很兴奋,感觉她的孩子马上就会成为小学霸。然后一学年快过去了,她说课还是那些课,书还是那些书,于是在群里转一些书籍……
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其实,当我们认为这套书很棒的那一刻,我们制定计划的那一刻,我们为孩子囤积课程的那一刻,我们的意识是完成认知到了这些有意义的事情的。然而就像我前几次发过的那篇文章《孩子为什么会迷恋手机?你体内的“书生”和“野人”告诉你~》一样,我们体内有“两个角色”,书生干不过野人呐……
那这个局怎么破?
我想谈谈自己培养榴小轩生活学习好习惯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抛砖引玉,或许你会从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科学家证实: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
用神经科学专业术语即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就好像学习一门语言,一定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可以利用潜意识自动执行。就像我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思考将微习惯中的理论,实践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中》,里面有讲到:重复就是大脑(潜意识)的语言。
那么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当我们买书的那一刻,给孩子报班的那一刻,我们的意识认知层面在那一瞬间是“提升”了,就好比在我们的大脑里那一刻建立了一次神经细胞的链接。那后面要做的就是重复,重复去实践,重复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背后相关神经元从少多大的过程。直到神经元达到阈值,潜意识自动形成习惯。
那到底怎么去重复?就比如我也知道这书好,所以才买回来,但买回来后,我就忘了,或者提不起精神去阅读它,或者让孩子去做练习册?
我是这样去实践的:
第一:固定的位置放置固定的东西,有助于大脑链接里感受到环境的触发。比如给孩子买的书需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居家有序的环境很重要,比如给孩子买的练习册,书单的书籍,需要固定摆放在一个“共识”书架上。为什么说共识?因为我们家二楼还有个大书架,正面墙的那种,上面放了很多我的书,那孩子小,有的时候不知道他自己的书在哪里。所以在一楼客厅里,我又添置了一个书架,上面放的都是孩子日常看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要和孩子达成共识,他知道如何找到他自己的书。
第二:清晰的规划实践路线图
个人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前期都是缓慢的,积累“量”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看不到效果而忘记了只是还没那么快到质变的“阈值”。就好像要建立一个好习惯或者学会一样技能,刚开始神经链接还很弱,所以会有反复,波动,不稳定。但随着神经元关联越来越多时,这个行为就越来越稳定。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规划图会帮助你看到自己每日的进展状态,那只要继续去实践就好了。比如我用吃“能量球”的方法让榴小轩每天边玩边诵读经典,养成好习惯。
所以1000天的正念养育实践,1000天的神经元关联,直到孩子大脑里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