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周五阴D126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25
《鬼谷子》谋篇第十
【引言】
“谋”,即谋略、谋划,指施展谋略计策。《谋篇》是游说谋略的扩展,是《权篇》的姊妹篇。《权篇》注重形势的判断,更多地停留在分析阶段;《谋篇》则侧重于实事求是,提倡一种务实的态度。
《鬼谷子》认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分析了“相益则亲,相损则疏”的各种情况,指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的竞争本质,强调因人制宜,“因事而裁之”的游说方略,以及“天地造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的隐秘法则。
所以,在实施谋略时,纵横之士应该详尽地掌握事情的真相和规则,分清利害关系,因事制宜,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计谋。此外,在付诸实施的阶段,还应适时调整,以正惑敌,做好保密工作,悄无声息地制伏对手,达到“制人”的目的。
【原文】
凡谋有道[1],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2]。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雍[3],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4],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注释】
[1]道:原则,规律。
[2]三仪:三种计策。仪,法度,标准。
[3]雍:通“壅”,壅塞。
[4]司南之车: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相传是上古时期黄帝制造的,又叫指南车。
【译文】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要追寻所面临问题的起因,进而探求事物发展过程特别是现在的各种情况。掌握了这些情况,才可继而制定三种计策。所谓三种策略,就是上策、中策、下策,把它们互相参验,就能够定出良策奇谋。真正的良策奇谋是无所阻挡、无往而不胜的,这种设计奇谋的方法是古人就曾实施过的。所以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带上指南车,就是为了不迷失方向。考量别人的才干能力,揣度他的真情,就好像是做事时使用指南车一样。
【原文】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1]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2]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注释】
[1]俱成:共同成功。
[2]分:分界。
【译文】
所以,思想欲望相同并且相互亲近的人,是因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思想欲望相同却关系疏远的人,是因为有一方受到了损害。有共同憎恨的对象而相互亲近的人,他们会共同遭受损害;有共同憎恨的对象却相互疏远的人,只有一方会受到损害。所以说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就会互相亲近,双方受到损害就会关系疏远。这类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也是审查同异分界的一种根本方法。所以,墙壁通常因为有裂缝才倒塌,树木通常因为有节疤而折毁,裂缝和节疤就是它们的分界之处。因此,事情的突变都是事物自身的渐变引起的,因为要解决问题才需要谋略,需要谋略才会产生计策,计策是从讨论中产生的,讨论是为了游说的需要,游说是为了进取,进取是在退却中产生的,退却是因为有节制而产生的。因而要使用节制的方法处理事情。任何事情的处理方式都是这样,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遵循同一法则。
【原文】
夫仁人轻货[1],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2];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3];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4]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1]轻货:轻视财物。
[2]费:费用。
[3]据危:扼守险要的地方。
[4]三才:三种人才,具体指上述仁人、勇士、智者。
【译文】
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出资资助;勇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扼守险要的地方;智者往往通达礼教,明于事理,所以不可以用欺骗的手段对待他,反而可以用大道理来晓谕他,让他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因此,愚蠢者可以用欺骗手段蒙蔽他,不肖之徒可以用恐吓手段威胁他,贪婪者可以用金钱利诱他,这是根据不同的人来决定策略。所以,强大是从弱小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平直是从弯曲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有余是从不足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懂得这个道理,道术就能够得以实行了。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1]而正之,符而应之,拥[2]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注释】
[1]微:衰败。
[2]拥:通“壅”,壅闭。
【译文】
所以,对于表面上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去游说他;对于那些内心想要亲近而表面上疏远的人,就要设法改变他的表面态度。所以对方有所怀疑,要顺着他的怀疑来消除它,顺着对方所看见的东西肯定它,依据对方的言谈来附和他,对方形成有利态势,要顺着对方形势成就他;依据对方厌恶的东西,为他谋划对付的办法;对方遇到的祸患设法为他排除。通过摩的手法琢磨透他的心意去恐吓他,分析形势的危急使他震动,让他衰败然后纠正他,设计一个征兆然后使之应验,隔绝他的视听,闭塞他的耳目,打乱他的思维,迷惑他的理智,进而完全控制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计谋。
【原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1]不如结[2],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3],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注释】
[1]私:私室,引申为私下。
[2]结:系连,打结。这里指结盟。
[3]奇:即适合解决问题的出人意料的计谋。
【译文】
说到策划、实施计谋,在大庭广众之下谋划不如在私下里谋划,在私下里谋划不如结盟谋划,结成稳固的联盟,别人就无机可乘了。计谋的使用,遵守常规不如出人意料的奇谋妙计,出人意料的奇谋妙计实施起来就像流水一般不能停止。所以对国君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奇策;对权臣进行游说时,必须与他谈论个人的切身利益。你身在某一决策圈内,却把机密泄露到圈外,必定会被疏远。你身在某一决策圈外,却过多地议论决策圈内的事,必定会有危险降临。不要把别人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嗜好,就要效仿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因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暗地里使用这些方法,而得到的回报却是很明显的。
【原文】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1]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2]而贵智矣。
【注释】
[1]制命:这里指被控制了命运。
[2]无为:这里指无为而处世。
【译文】
想要除掉一个人,就要放纵他,等到其留下把柄时顺理成章地控制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对的人,可以将机密大事托付给他。在用人方面,能够了解、掌握的人,才可以重用;不能了解、掌握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说,做事贵在控制别人,而千万不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住别人,你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你的命运就处于被动。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做事容易成功,没有智慧的人很难做成事。由此看来,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出现动荡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
【原文】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1]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
【注释】
[1]中正:中正平和,不过分加害于人。
【译文】
智慧要用在一般人不能知道的地方,也要用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运用计谋时,被人认可,就选取一些事自己去做,这是为自己的办法。不被人认可,就选取一些事让别人去做,这是为别人的办法。所以说古代的君王都是隐秘地行事治世。俗话说:“天地变化运转,表现在高深;圣人制定谋略,表现在隐秘。”运用智慧不能失去忠信、仁义和中正的法则。只有能够明白这种道理的人,才值得与他议事。能够懂得这些道理,就能够让远近的人都来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