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是个有心人,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
”过了一 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丈人的建议很干脆,孔子却难以随着丈人的思路走。因为他是孔子,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心始终是入世的,忧国忧民的。尽管世人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尽管他选择的路十分难走,但他却仍然在自己的路上坚持着。这就是孔子的难处,圣人的难处。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点半了,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里面石门,是鲁国都城的一个城门。子路晚上回城里赶的时候,结果耽误了时辰关门了,没办法就在门洞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起来看管开城门的小官儿看到他了,就问他你从哪里来了。子路说:自孔氏来!就是从孔门那里面过来。晨门接着说,就是那个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吗?
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最后几个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大家可以想一想,孔子他从出生起就带着使命而来,从小就聪明好学,深入钻研古籍文化,深入社会当代交流,不断地去思考中国的文化传承。
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等到岁数越来越大了,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对于过去这种古老的文化传承也更加了解了。
他就想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来治国理政,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可是呢,在鲁国有过机会当过中都宰,做过大司寇,后来还涉立相位,曾经主导过峡谷会盟,让鲁国国君击败了齐国国君的阴谋,还要回了自己的三个城市。那后来因为堕三都,被鲁君和三桓排挤,没办法,这才周游列国14年,目的是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在外边那么长时间,他也没有能够得偿所愿,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转而把精力投放在教育上,成为了中国的至圣先师。
他这种精神其实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不能因为说我可能得不到成果,可能一时见不到成效,我就放弃了,因为自己的事情是有利于千秋后代的事情,必须坚持!
这一点呢,我们要特别向孔子学习。我们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然后才有了今天,所以说我们要感恩。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呢,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内容,这一章依然是讲隐士的,上一章是一个隐士,指出了孔子的问题,本质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一章这个隐士也是很不简单的,叫荷蒉丈人。我们还是先来看原文,论语宪问篇第39章。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这句话我们先浅显的翻译一下,就是孔子在卫国住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在家里击磬,自娱自乐一番。这个磬,大家注意,底下是石头的石,这不是后来那个罄竹难书的罄,不是一种乐器。
大家都知道孔子这个人他对于音乐有非常高深的造诣和讲究,他不是像我们偶尔的说开个嗓子唱歌,弹奏一曲!
他弹奏水平各方面来讲都是相当出色的,不是仅仅弹这个曲子而已,而是透过这种曲子能够表达出一种情绪在里面,这就像我们说的是言为心声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时候,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从他的门前经过,听到了他击磬的声音就停了下来,停下来就发出了感叹,说:“有心哉,击磬乎!”所以说这个是有心人,有心事从他击磬就能够听得出来。
这就相当于高山流水那个传说里面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一听地方弹琴我就能知道他弹的是啥,这是流水的声音,那是高山的那个样子。
这说明这个人不是简单的一个挑筐普通人,虽然他现在身份很普通,但事实上他是个高人,能够闻弦歌而知雅意,相当的不简单。
然后这个人继续听下去就摇头了,说:“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就是说:你还是鄙薄啊,修养不够,或者说听你的声音硁硁的,硁就是敲打石头。声音透着鄙薄,透着固执,透着愤嫉。就是一听声音有很多不甘心在里面,有许多埋怨在里面,有许多抱怨在里面,有许多情绪夹杂在其中。你表达的这些情绪,无非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你,没有人理解,没有人用啊。
斯己而已矣,你敲来敲去还不都是在敲打自己吗?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吗?你才多大点心胸啊!
这个人接着又去开导孔子,用的是《诗经》里的一句话:深则厉,浅则揭!
这句话是干什么的呢?是讲过河的。过河时候,如果河水很深,都能淹到你的胸口,甚至淹到脖子了,这个时候你便脱了衣服,还想保存衣服的完整不湿,能行吗?这不行,你就穿着衣服过了。因为你举着衣服,水又深又急,把你冲走了,命都没了,衣服有何用呢?
在浅的时候就可以把衣服下摆抓在手上提起来过,只没到小腿,小河沟你直接提着挽着裤腿就过去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是情况不同。
他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太黑暗了,水都淹过脖子了,你现在还想着卷起裤腿过河,就像上一章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还为他干嘛呢!
你明知道衣服保不住,你还保衣服干吗?你听听你的磬敲的跟个什么似的,这其实就是劝导孔子:你呀,要么就同流合污,要么和我一样归隐起来,既然我管不了,那我就不管了嘛?
孔子听到挑筐汉子的❤️乐评,说了一句感叹:“果哉!末之难矣。”就是说的真果断啊,这样的话我没有什么话可以反驳,也没有什么可以商讨的了。
最终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你走隐士的路线,这是你的选择和追求,我走我的积极出世的这种心态,来积极想去做事,虽然说不受重用,但我依然竭力求知,这是我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两者的道不同,很难可以互相尊重,无法彼此附和,无法彼此的我跟着你走,或者你跟着我走。
通过这样话,大家不知道能不能听出来,这里面有很多东西的理念。
首先,就是孔子击磬的时候,他传达出的这种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感叹自己没有人能够赏识,感叹自己一身抱负无法施展。
大家不是说孔子一直安慰人家说,君子素其位而行,安之若素吗?不是一直告诫大家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吗?不是告诉大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吗?不是说不患其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吗?
那孔子还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吗?孔子不是说过: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吗?
孔子在劝导弟子们的时候,说了那么多的话,为什么他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不甘在里面呢?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一个人都是有情绪的,都不是一个机器,不是个动物,只管做事就行了,他都有思想。
有思想,有追求,有目标,都想做点事儿,我想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愿望,也不单是孔子的愿望。他知道上面说的那些道理,那是因为他看透事实以后,知道很多事不可强求。
但是你要说让他根本就没有情绪,那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没有情绪呢?是人就有情绪,都会被情绪所左右,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他既不能对人言,因为他自己说了吗?不要抱怨,不要如何不要如何。
不要抱怨,不代表他就没有!不要垃圾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垃圾。那怎么办呢?通过音乐(击磬)的渠道把它给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了,也就相当于情绪得到发泄了,过后也就好了。
这就有点像我们女同志,看到什么什么事生气了,就会有好几种发泄渠道。有的会给丈夫使脸色,有的呢就会指责孩子,有的会踢猫,还有的会看书,有的呢去看电视或者说不管怎么说吧,找各种渠道来发泄一下,发泄完就完了。
如果这个火让他憋着,她就会非常的难受,一整天不开心,闷闷不乐,反而更糟糕。
这种情绪被荷蒉者,就是挑筐子的人识破了,说明有知音了。但是毕竟两个人道不同。挑筐的人告诉他,你要不就去隐居起来,像我一样做个隐者,啥也不管了。或者要过河,那你就也别管什么衣服不衣服了,也别管什么节操了,你跟他们同流合污不就完了吗?
孔子是什么人啊?他是圣人啊,忧国忧民,他是断然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他就是以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子之而对全中国,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孔子做官这件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评论。有的人会说孔子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能力有缺陷,他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他定位自己是政治家,但是政治家必须有圈,有妥协,有交易,有缓急。
说这些呢,孔子都没有啊!这是华杉说的,但我觉得吧,孔子不是没有,是有的,但是由于他的正义感太强,因此在官场上他也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受到各方掣肘的时候,他无法去妥协和退让,达成一定的共同利益,所以最后虽然是位置已经很高了,关键时候被排挤了,这也不能不说是孔子的失望之处,不过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使然。
如果他真的能够左右逢源,当好一个大官儿,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孔子了,所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个,就是孔子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和是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和西方的耶稣基本上是等同的。但是他却没有成立宗教。
按说如果他立个宗教是可以立教的,但是他没有立教,为什么呢?
他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不肯给大家立个神。如果说他说那些话都不是,我说的是神说的,老百姓要听,君王也得听,你看西方反正有神论者,西方的宗教,那老百姓都是一律平等的,只要听谁的就可以,而中国不一样,中国没有神,人就是神,所以说人的等级划分呢就比较多啊。
孔子还特别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很少弹性和天命之讲,日用常行最平常的东西,所以说儒家讲就没有成为宗教。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回答哲学三问,人的三个问题,一个是人是怎么来的?二是天地是怎么来的啊?就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死去哪里?他没有回答,而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所以后来佛教进入中国后就迅速的长驱直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取代了儒家,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孔子不认同,孔子说这些都是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是以惑下愚,是哄人的。
所以搞政治孔子权谋不够,或者说不屑。搞宗教他又不肯编故事,所以他只能搞教育,就成为了至圣先师孔子。
怀才不遇,磬声激愤,这就是他的情绪表达❤️
可是他的命运也算是早已注定了当教育家,留之万世,就是他的天命。
圣人也有难处,孔子的难处,圣人的难处,但正是这份难处激励着他,让他成为了孔圣人。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讲,遇到艰难困苦不算什么,谁没有呢?关键是能从中吸取到什么,我们还有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活出自己!
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早晨我们接着讲下一章。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明天早晨我们在一起学习和探讨,感谢各位的聆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