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无需刻意去学的事,如果你不是非得有什么话,什么思想,或者脑海中有什么故事不得不讲述和表达,只是单纯地奔着一个主题和目的去写,很多时候这样的文章结果不会太理想。
刻意写作导致的结果是,你的文章只是在转述别人的思想,而没有源自自我内心的原创表达,就像现下流行的心灵鸡汤一样,换汤不换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自媒体账号上看到太多相似的故事,他们都只为说明一个看似合理的“真理”,实质上没有太多的逻辑和推理可言。仿佛手上现成有一个精美的套子,大家都会想着找东西往里面填满,才能将这个套子撑出它精美的形状,而很少有人在乎,往套子里面填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
我之所以来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也是对自己以往写作的反思。也是意识到自己的文章写作内在缺乏的逻辑和联系。
这里没有干货,如果你愿意继续读下去,我想思想和交流的魅力在于可以碰撞出的绚丽火花,是我所渴望的批评与理解,如果你和我一样,证明我们共同行在“深爱着写作”这条路上,不喜欢走捷径,相信沉淀和踏实,这样的沉稳的心态会令我们行得更远。
01 写作,从你渴望表达时才刚刚开始
两年前读过七堇年的一本书《灯下尘》,里面有一句话至今仍然记得,写在序言的部分——“文字成为某种呐喊,由此,我才能安静地生活。”
当时实是感慨体味万千了,道出了内心的酸痛与苦楚,是啊,当你有种不得不提笔写作的欲望时,你才会想方设法把内心的情感倾诉和表达好,文字是我们与这世界,与周遭联系与维系的一种方式。兴许“内心的酸痛与苦楚”本身并不美,但当我们需要把它表达出来,享受倾诉和宣泄的快感,也渴望认同和感同的时候,我们便会促使自己将这种“表达与宣泄”以一种尽可能美的方式,我想这应该是文字承载的思想有美学可言的开始。
也是我们这一干对文字深爱到无法自拔的人,一种对美的信仰方式。这世间有千千万万中表现美与创造美的方式,而我们却钟爱于这一种,我想只有酣畅淋漓地读完一部经典,无论是《红楼梦》,还是《莎士比亚全集》,无论是《百年孤独》,还是《人间词话》,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深刻地体味文字美的魅力,尽管我们的体会和感受中有诸多的“言语无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那种竭力为靠近本真之感——美,而假托于文字所创造出的实在,仍然会让我们心醉神迷。
我在文学的殿堂门口浅尝辄止。我曾是这样理解自己的文学素养,仿佛一个初生孩童站在知识殿堂的门外捡到了一本儿童漫画,看着里面琳琅满目的世界,为之深深地迷恋和沉醉。我的文学启蒙是小时候喜欢反复阅读的少年儿童杂志,进阶领略到美是《红楼梦》的唱词和曾经安意如风靡一时的诗词解析,放在枕旁爱不释手,在后来才是简贞的一系列散文与小说杂体,读到茶不思饭不想。
学习时,语文好(准确地说应该是作文写的好)和英语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功夫在诗外”,只是单纯依靠学习时教材课本上那点零星的选文和讲解,是体味不到这两个学科背后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的,经历了教育的你可能可以朗朗上口地背得出一篇《出师表》,但读到“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却不知要表达什么样的深意,你可能可以无障碍翻译得出一篇大学英语课文,却读不懂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亚。我们所学到的是——“它这样表达了所以好,所以美,而不是它只有这样才美所以不得不这样表达。”
我们深知美的表象却不见美的内涵。所以在后来,我们可能不满于教育体制给予我们的这些,而无意间通过某种途径体会到美,体会过真正的美,意识到内心有想要通过文字表达美的意愿时(这个意愿的背后可能是欢喜而支撑,也可以是酸痛和苦楚而支撑),却表达不出来,或者说表达不好。
我从来不否认所谓的写作班,精通写作之类的书可以真正教会你多少写作的能力,我相信有这样一种捷径你可以走,你可以通过它们成为一个会表达和写作的人,但却不一定能让你成为写得好,能真正表达出美的人。
真正的写作,是从你渴望表达时才算刚刚开始。因为在这个时候,我想你不一定可以表达出美,但你已经意识到文字是可以被表达得很美了。
02 经历,阅读,体味和思考才能真正勾起你的表达欲
在写第二个标题时我在搜寻能真正引起我们表达欲的成分,无可否认首推的都是“经历”和“阅读”,而这两者之间恰好是相辅相成,阅读照见生活,经历回馈阅读以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而这两者分开来看,也都是可以给予我们文字的表达欲望的。生活经历的痛苦让你有想要宣泄或者揭示的欲望,你可能会想要提笔;阅读给你带来思想火花的碰撞,你可能也会想要表达,对前人表达出你内心想要表达的心绪的欢喜,对前人没有表达出的思考你有延伸,补充或者是推翻的表达欲望;我想这些都是可以促使你有想要表达自己的缘由所在。
而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限于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足,或者是逻辑上的混乱不清,而想要更加地深入思考和学习,由此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长进。
我亦相信有写作天才,有人天生就对文字有独特的敏感度和良好的驾驭能力。但我亦相信这样的天才也需要启蒙和发现自我才能的过程,也需要一个不断学习长进的过程,正如我之前文章里面引用的一句话——“一个人纵然生来就用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想想曹雪芹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而这一部红楼就足够传奇人世;毛姆的最优秀的作品是《月亮和六便士》(尽管他的《人间的枷锁》以及《刀锋》也不错);且不说张爱玲19岁时就写出了“生命是一袭华丽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样的话,至少所谓的许多文学天才也是需要经历,阅历,阅读和不断创作的积累,有一个漫长的自我更新与成长的过程,你又怎么能够怀疑自己不是那具备文学资质中的一个,不去试着在不断地经历与阅读学习中发现和发展自己这方面的才能?
03 写得好文章的人都极具感受力
我这里可能想要说的话是,敏感的人应该更极具感受力,换句话说,内心更加敏感的人因为极具感受力而比别人更能有表达感受,宣泄自己想法的欲望,因而更容易探究美和体会美,以故能容易写得好文章。
感受力用什么来衡量?我觉得这应该是属于你能通过平常事物,内心比别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比别人更能捕捉到一些不容易被人感知的信息的程度。
它与天赋可能有极大的联系。也许后天训练可以得到,但敏感属于性格成分,不易获得。每个人都可以训练感受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敏感。
首先说敏感的人群吧,我想应该大部分都具备“敏感”,只是以敏感的程度和敏感的方向来区分,当然这里包含着另一种含义,也就是可能对文字敏感的人比对数字敏感的人更容易驾驭文字。文字敏感者有天生对文字的感觉,而对数字敏感的人需要对文字有强烈的感受力就需要后天更多的训练。
文字敏感人群的特点应是都包括心思细腻,情感丰盈,所有才会有更多地想要通过文字宣泄和表达的欲望。换句话说,文字敏感人群首先是心思细腻,情感丰盈的人群。但这里确实无法准确鉴定这种人群的,因为大部分都有丰盈的情感,却不见得能对文字有美的感受和发现,更不用谈对其有良好的驾驭能力。
敏感人群的一个特点是感受力极强,对文字天赋异禀从而容易忽视自身在文字上的训练。这样的人群在写作时可以用很好的表达能力但却不见得有有很好的逻辑能力(我觉得自己在文章写作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基于天性的感受力所引发的表达欲是先入为主的,没有成体系的逻辑训练,这样的人群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堆五彩纷呈的珠子,却有没有缠绕花样的线来连接。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即便不具备敏感能力的人,在后天更容易训练自己写作的逻辑思维,即便是创造不出五彩纷呈的珠子,也照旧能够将文章写得结构严谨,有模有样。
总的来说,无论是天生极具感受力的人群还是不太具备感受力的人群,都需要后天的习得和训练。前者尚还需要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而后者也需要在有支有骨的基础上有一个添枝加叶的过程。
最后,这篇文章作为我这多年来对自身写作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正如同开篇所说的那样,渴望交流与批评。亦是以文会友。无论你是属于哪种人群,只要你对文字有着深沉的喜爱,相信我的这些想法都会引起你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愿喜欢文字的你能够在这个生产文字垃圾的时代有自己的一点点坚守和不同,而既然是深爱,所有因为文字而获得的物质,功名,和利益上的回报都只是附加品。因为对文字珍爱的本身,就足够让我们快乐~
祝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