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饮安眠,乃养生之本。
非但关乎腑脾之健,亦涉及肝胆脾肾之调。
故究其病源,施以对症之药,实为医道之要。
若人求医而未详述其症,如舌质舌苔之观察不明,难以施以良方。
愈之期,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
论归脾丸之用,主治失眠健忘。何以脾药能治心病?
此乃五行之说,火生土也。心火旺,则神志清明;心火衰,则欲休息。食后昏困,乃血归胃腑,心火相减之故。心火不入脾,则夜难寐;心火不交肾,则梦多。
夜眠至自然醒而无梦,乃睡之至境。
调和心肾之火,需通三焦之道。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治,各因其味入相应之经。
遇体内不调,中医有方百出。
若觉寒,则干姜细辛以温之;若觉热,则黄连黄芩以清之;痰湿则半夏陈皮以化之;气滞则木香厚朴以疏之;水饮则白术茯苓以利之;食积则枳实大黄以消之;中虚则党参黄芪以补之;下虚则肉桂枸杞以暖之。
诸不调皆有匹配之药,寻根究底为先。
中医之妙,就在于其依人依症施治,确保诸脏各得其所,身体得以全面调养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