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问题了,怎么解决?
问题的本质的可以概括为:现状与我们所期待的状态之间存在差距,差距越大,问题的强度越大。
解决问题的流程可以分为:
发现并归类问题 → 选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 选定备用方案 → 评估备用方案 → 实施方案
1.1发现并归类问题
作者将所有问题的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恢复原状型:不良状态已经出现,目的就是要恢复原状;
预防隐患型:如果放置不管,就会发生不良状态,目的是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追求理想型:现状正常,但对未来有所期,目的是做出改变,达到理想。
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理清当前问题的类型,有助于我们采取对应的解决策略。
1.2选定具体和备用的解决方案
具体方案主要解决当下首要问题,备用方案解决进一步补充解决方案。
针对恢复原状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有以下主要的解决方案:
①掌握状况 → 是怎么出现这个状况的?
②应急处理 → 如何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化?
③分析原因 → 出现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④根本措施 → 知道原因后,怎么做才能恢复原状?
⑤防止复发 → 怎么做确保后面不会再出现?
例如:运营告急注册页面出现重大bug,用户不能完成注册。当接到此信息,产品人员首先要想的是应该是掌握状况 → 应急处理,当解决之后,即刻准备备用方案:根本措施和防止复发。
针对预防隐患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于隐患问题是当前并没有出现的,所以先考虑的应该是“可能会出现哪些隐患?”:
①假设不良状态 → 可能后面会出现哪些问题?
②诱因分析 → 什么原因会导致出现?
③预防策略 → 怎么防止出现这些情况?
④应对策略 → 万一出现这种状况,如何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其中,预防策略和应对策略很适合作为备用方案的。
针对追求理想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先看懂自己,再看准目标:
①资产盘点 → 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②选定理想 → 根据自己的实力,决定目标(短期-中期-长期)
③实施策略 → 达成目标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1.3评估备用方案并实施
这里作者一直在强调:与其追求完美的解决策略,倒不如把目标放在实质的效果上。
例如:100分的方案,实施完成度不到20%也只有20分;70分的方案,实施完成度有60%,也能达到42分。
2.按照SCQOR把把解决方案写出来
之所以要把信息整理成故事的来展开,原因在于即使个别的信息看起来很有逻辑,也很明了,但是只要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不楚,接收者吸收的内容就极为有限。这时候,即使你塞再多零碎的信息给对方,也很难让他完全了解。
通过SCQOR的结构,来展开故事,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架构。
S(Situation)介绍描述的主要对象,然后叙述其持续至今的稳定状况,目的是要通过描绘勾起对方的认同感,必须让对方听完产生“对对,你说的对”,如果让对方产生“你什么都不懂”的印象,就很难让他接受后面展开的故事。
例如:
有认同感的S描述 → 我们有非常强悍的产品团队,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很多建树,在市场份额占有率上,甩开第二名非常多,未来将有机会继续保持领先。
没有认同感的S描述 → 我们会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
C(Complication)是让事情发生转折,它的设定是用来颠覆S的稳态,让对方意识到问题的产生。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是,写文案的人不一定要改变看文案人认识问题的角度,而是应该迎合对方对于问题的认知。因为写文案的目的,是促使看文案的对象,能够采取文案中暗示的行动。
例如:如果对方对于描述出来问题的认知是“这个状态还好啦,没有什么大问题”,从写文案的角度而言,就最好从“怎么让事情发展能够变得更好”的角度来写。
Q(Question)当发现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设定问题,以便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案,即前面提到三种类型问题,对应可能用到的几种解决方案。
以上,SCQ是导入整个“故事”的前情提要,在描述的过程中,尽量使用简短语言来表现,让对方很快进入状况。
O&R(Obstacle)(Resolution)是解答部分,O的内容,就是回答Q所设定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R即收尾总结。
在职场文案中,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描述清晰,让所有文章的接收者,能够清楚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将SCQOR的故事流程实际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结合,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
以上理解和收获,均来自于《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