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论语》,感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

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通过个别观察。了解个体差异,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论语·学而》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便民如成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就是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具体情况作了不同的回答。

如今的教育,也需要像孔子这样的教育思想。在信息、社会的告诉发展下,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学会用知识去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以前,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才能有好的出路,但现在钱途不一定只需要好好学习,例如新型的直播行业、电竞、短视频、脱口秀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新型产业。但是这个信息产业都需要你是一个有特色,自律,时间观念更加有规划才能够做到。

在班级里面有一部分适合学习,那作为老师就需要全心全意的去帮助学生学习;然而,有一部学生唱歌好听,可以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好好唱歌,在有活动的时候给予他上台表演的机会,鼓励他发挥优势;还有些学生体育非常好,将来可以上体校或者走体育生上高中,那么就需要和体育老师共同培养学生的体育才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需要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们应该把教学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看,把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当做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让他们都能够成才,发挥特长,活出精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