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观察之怪现状

有些工作,会让夹心层产生一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无力感。

所谓夹心层,是工作岗位在管理层级处于集团下、子企业上的二级单位,也是在日常工作中被上面领导盯得紧,而底下子企业跟不上时最承压的一层。

如果该承担主体责任的,不紧不慢;那么责任心过强或者被施加压力过大的,只能替人干。

例如下级以单位级别不对等、沟通无反馈、不知道能做什么等理由,把工作都往上推,到最后主辅颠倒,上级给下级汇报工作进展。

在追责的氛围下,对免责的偏爱,导致了躺平盛行。而整治形式主义、给基层减负,正好给了一些躺平的人护身符:一旦接到不合心意的任务,就开启反弹模式,甚至往上扣帽子。

在短视频上看到一个实习生把连续三任带她的领导给气进医院,好像身边也有这样的。一说就是我不会,你应该教;教了十遍我还不会,而你居然着急了,那么你工作态度不好,要注意工作作风。全然不管,被扣帽子的,不过也是个基层员工。只是在管理层级上处于上一级,就变得天然具有舆论劣势了吗?

自己单位内部沟通出了问题,任务掉在两个职能部门夹缝里,不去想如何发挥积极主动性、担当解决问题,而是先咣咣往外甩责任,怪上级没指导好,再让上级代替解决问题。

甚至还有不跟兄弟部门核实自己的想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就直接回邮件指出并不存在的问题,并写改进措施是:协同上级单位修改系统平台数据。真的有点贻笑大方了。这样的部门快要把自己活成一个孤岛,也让人理解了为什么他们去年考核不太行。

最奇葩的还有一家,工作层面组织会议,讨论如何给下级解决问题,召集方上级部门都能被下级某部门发来一张减负的文件截图,作为其临时不来参会的理由。

既然如此,那会议就不开了,事情就自己解决吧。但下级部门估计是没糊弄过自己的公司领导,又不得不过来,堵着上级部门和领导,从下班后开会到晚上八九点;可是在答疑时,他们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居然还不如上级。


总之,如果双方沟通顺畅,互相协同补台着推动工作,那么谁多做少做一点都不会计较,还有合作愉快的情绪价值。但如果一方摆出一副过度防御、随时甩锅的架势,那也不要怪另一方热血渐冷、事事留痕。


在大环境陷入疲软、内卷的状态下,企业外部增长遇到瓶颈,就会开始内部折腾。

今年A+BC,明年AB+C,内部调整,专业整合,到底专业不专业,只有天知道。

负责折腾的部门曰:最喜欢全资子企业,便于管理关系调整以及股权无偿划转,爱咋折腾咋折腾。最讨厌上市公司,不好随便划进划出。

这就像家里空间不足,但不去买房或建房,而是满屋不同房间倒腾家具的摆放;可能有一点效果,但不会有本质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