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有心到龙泉去看看,因这里盛产龙泉青瓷。机缘巧合到了遂昌,便趁机来到了龙泉。
浙江西南部处于大山之中的龙泉,山峦叠嶂,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遍布着烧制青瓷的瓷土和紫金土等原料。这些原料经窑工师傅们的魔力,并与窑火碰撞后,便化身为晶莹如玉的青瓷,变成了翠微如玉的美器。
一、龙泉青瓷名字的传说
传说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叶青姬,她的父亲是一名窑工领班,带领窑工们为窑主烧制一批宫廷祭用瓷。但是,不知为何,烧了一窑又一窑,出窑的瓷器却都是废品。工期将要到了,窑主非常气愤,宫廷里派来的监工更是恼羞成怒,扬言道,如果最后一窑再不成功,就要把叶姑娘的一家和所有窑工全部问斩。
善良刚毅的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和家人,还有无辜的窑工们,她纵身一跃,跳入了祭窑。失去女儿的叶老爹,忍住悲痛,对烧窑更加的谨慎和用心。最终他烧出了温润如玉、清脆韵致的青瓷。伙计们都说,是因叶青姬的相助,才烧出了如此的精品。为了纪念叶青姬,窑工们称她为“九天玄女”,并把她世代供奉在窑场里。由于龙泉方言的“青姬”和“青瓷”是谐音,遂将贡品瓷器以龙泉青瓷而命名。
二、龙泉青瓷的历史及特点
龙泉青瓷始于魏晋,鼎盛于宋元,以瓷质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端庄、色泽纯洁著称于世。龙泉这座小城,也因美丽的釉彩青瓷而名扬四海。
上个世纪70年,丽水地区发掘出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瓷器略有差别,被确定为龙泉窑早期的产品,把龙泉青瓷源于五代越窑“秘色瓷”的历史由此又向前推进了600余年。
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在龙泉隆重举行,龙泉黑胎青瓷考古取得了重大成果,文献记载的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哥窑就在龙泉。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为“哥窑”与“弟窑”。明代有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制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史上有两种不同的龙泉青瓷产品,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哥窑”出现于南宋中晚期,与官、汝、定、钧并称为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其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以瑰丽、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等,其釉层饱满莹洁,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朴而典雅。并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自然形成,这些特色均符合宋代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
“弟窑”瓷器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佳,豆青次之。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晶莹滋润,胜似翡翠。青翠之釉色,配以橙红之底足,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龙泉青瓷,特点鲜明。其胎质紧密、胎体细薄均匀,胎体颜色发灰,整体看上去较为圆;其釉色极为丰富,浓翠莹润,釉面滋润没有浮光,釉汁极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别致,色泽稳定,釉面没有开片,纹饰题材种类丰富多彩;其器型丰富,器物造型,古朴稳重,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并有弦纹、出筋等。在装饰上龙泉窑青瓷很少有刻花、化花,主要以贴花和浮雕装饰为主。
三、探寻龙泉西街曾经的繁华
来到龙泉,漫步在西街上,探寻和品味这条老街的历史。西街(原称老街)自唐代建县时便已存在。街上建筑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下为店铺,上为卧房,倚栏观景,宋代修筑的沿街水渠依然碧波荡漾。
西街的兴盛与青瓷也渊源颇深。据记载,历史上西街铺面有八百间,青瓷一度是西街商铺的主要商品。
西街的龙泉溪,处于瓯江的上游。古时,满载青瓷珍品的货船就从街旁的古渡码头出发到温州,再运货出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主力产品之一。当地的《云水谣》:渠清莫疑水浅,瓷片爿爿似鱼鳞。这首歌谣至今仍在传唱,可见当年龙泉青瓷大量出口的盛景。
今日再看西街,这里依然分布着瓷号、中药店、剑铺等各类商铺。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输船舶来往如织。似能看到当年南宋的繁荣盛景一般。但与以往所不同的是,现在恰逢盛世,人们当家做主,正在斗志昂扬的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