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频繁更迭的政权也对初、中、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同影响。
法国的初等教育,第一帝国时期不受政府重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权力不断扩张,初等教育近代化发展缓慢。
复辟王朝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初等教育,但仍需依靠教会的力量来办学。
宗教及慈善团体可以向学校提供教师;教育内容包括宗教教育。
到了第二共和国时期,因为《法卢法》的颁布,教会对教育的控制权再次加强,私立及宗教势力的参与使得初等教育数量大增。
从第二帝国时期开始,政府开始有意识驱逐教会的教育力量,政府增加教育经费,扩充教育内容,受教育人数持续增加。
巴黎公社及第三共和国时期,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权进一步增强,颁布《费里法》,确立并实施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有利的打击了宗教在教育领域的势利,促进了初等教育近代化。
与初等教育有所不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政府高度重视中等教育,设有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两级中等教育机构,且国立中学毕业生有学士学位,可出任国家官吏。
此后几个时期,封建及宗教势力重新占据上风,直到第二帝国时期开始,政府开始力图驱逐教会势利在中等教育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实施实科教育,减少古典语言教学,增加法语,历史,数学,体育,地理等知识教学,认为中等教育应该承担为现代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责任,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复兴的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创办与发展一批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成为之后的大学。
从复辟王朝开始,一些高等教育机构被停办,剩下的大学也难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和课程,渐渐故步自封。
到了第三共和国时期,高等教育迎来复兴。发展新型高等教育成为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1896年颁布的《国立大学组织法》使得法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在停办一个世纪后,重新出现在法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