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在于你没有认清你自己。
每个人的躯体里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自我」,另一个是「理性自我」。
著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将这两个自我比喻为「象与骑象人」。
「感性自我」就像一头大象,「理性自我」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手握缰绳,骑在大象背上,看似在控制着大象。
但事实是,当象与骑象人意见相左时,力量弱小的骑象人总会被大象带跑,也就是「理性自我」败给了「感性自我」。
所以,当你想要解决学习不专心的问题时,不能忽略「感性自我」这头大象的脾气和特点,总是站在「理性自我」的角度去自责。
如果你不能成功说服「感性自我」这头倔强的大象,让「感性自我」认同你想要做的事情,即使你的方法再完美,也无法长时间地坚持做到专注学习。
我当年因为不喜欢本专业所以选择跨专业考研,即使可能失败,我还是愿意赌一把。这其实就是我做这件事情的感性动机,我已经激发出了「感性自我」这头大象的强大动力。
请记住,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认识你自己。
所以,在推荐专注学习的方法之前,我建议你先按照4W法则,正视你的「感性自我」,说服它,改变它,让它真正为你所用。
什么是4w法则?
4w法则由4个问题组成,通过这4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想学却学不进去的原因。
1)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What do you want best for yourself?
你想要做到旁若无人地学习,但这不是你最想要的。
你最想要的可能是努力学习之后获得的奖学金、荣誉证书、优异的综测排名、满意的工作offer,又或是来自同学、朋友、老师、情侣、家人的肯定和赞许,又或者是更好的前程。总之,你需要好好想清楚,你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2)
你都在做哪些阻止你自己变好的行为?
What are you doing to prevent yourself
becomin better?
从「理性自我」的角度来讲,专心学习是一次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当你掌握了好用的方法并决心改变后,你其实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
一边实施方法、一边又阻止自己实施这些方法的恶性循环中。
也就是你的「感性自我」在阻止你的「理性自我」。
3)
你阻止自己变好的这些行为给你带来了什么潜在的好处?
What potential benefits° can you get from those behavior?
你之所以会不自觉进入一边改变、一边又阻止自己变好的恶性循环里,是因为这些行为都在给你的「感性自我」提供了潜在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即便你内心的理性骑象人再怎么反对,感性的大象还是会由着它的性子来。「理性自我」的微弱反对无效。
所以,每一个阻止你变好的行为背后,都一个你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好处。
仔细想想最近这段时间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都从这些阻止自己学习的行为中获得了哪些好处。
4)
你如果舍弃这些潜在好处,会发生什么?
What whould happen if you give up those potential benefits?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采取一些阻止自己学习的行为,不仅是因为这些行为给你的「感性自我」带来了潜在好处,更是因为这些行为避免了一些让你真正担心的事情的发生。
而搞清楚这些你真正担心的事情是什么,你就离认清自己更近了一步。
经过4步剖析,你已经开始直面你潜意识中那些非常在意和担心的事情了,其实啊,正是这些担忧,让你无法真正、长久地做到专心学习。
我希望你能够客观看待你的这些担忧,分清楚哪些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哪些不是。
对于那些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刻意迎合他人强迫自己合群,我希望你能为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摒弃掉。
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相信你通过4W法则,已经很清楚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源在哪儿了。
接下来,我推荐ESR法则,帮助你高效进入旁若无人的学习状态。
ESR法则
1)E,emotional purpose感性目的
2)S, short-step principle小步子原则
3) R, rational measures理性手段
1 )Emotional purpose通过感性目的,发挥「感性自我」的巨大潜力
你需要将自己心中最想要的那个东西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让你的「感性自我」为你的专注学习提供源动力。
你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将你的目标通过一句话、一张照片、一张明信片的形式展示给自己,并放在自己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
2) short-step principle,小步子原则
小步子原则是一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编写程序化教材的主要原则。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许多「小步子」,由完成一系列「小步子」达到实现终极目标。
「小步子」的目的在于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及时作出反馈,以降低错误率。——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将小步子原则具体应用到专注学习中,如何去做呢?
我建议你从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开始,逐渐增加任务量与任务难度,培养自己专注学习的习惯。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做到旁若无人地学习哪怕是10分钟,不要气馁,因为10分钟的确太长,但你可以从专注学习3分钟开始练起。
打开手机定时器,倒计时3分钟,关上手机,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在这3分钟内,不论发生什么,不论多想玩儿手机,不论多么心烦气躁,都不要中止学习。努力专注于面前的书本,直到计时器响起(或震动)。
如果在这3分钟内,你扔下学习资料跑去干别的,这次练习作废,需要重来,直到你可以轻松专注3分钟。
当你成功做到了专注学习3分钟后,你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练习--专注学习5分钟。
当你成功做到了专注学习5分钟后,你可以开始再下一阶段的练习—-专注学习8分钟。
……
每当你顺利完成了当前阶段的练习后,就适当延长你下一阶段的练习时间。
具体延长多久,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定。
等练到你可以轻松做到旁若无人地学习1小时左右时,这个练习就可以停下来了。
请注意,这一方法的实践需要遵从3点原则-—中止作废、即时奖励和延迟满足。
什么是中止作废?
在当前阶段的练习过程中,你由于各种原因提前结束了练习,那么这次练习作废。下次练习还是原来的时长,直到你顺利完成才可以递增练习时长。
什么是即时奖励?
在你完成每一个阶段的练习后,记得主动地奖励自己。
即时奖励是为了给你在枯燥的练习中以正向的反馈,既能缓解心情,还可以保证持续的动力。
我在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后,都会从自己的淘宝购物车中挑一件下单,那种心情真是不要太好。
什么是延迟满足?
在专注练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很想玩儿手机、和人聊天或者走神发呆的时候。
当你察觉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时,需要说服自己延迟满足玩儿手机、聊天和走神的需求,延迟到自己完成当前的练习之后。
随着多次练习的进行,你逐渐会发现,那些你可以延迟满足的需求其实并不重要,有些甚至慢慢地不会在你专注学习的时候跳出来烦你了。
3) rational measures,充分利用理性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部分,我想和你分享2个帮助你做到旁若无人地学习的辅助方法。
①充分利用环境对你的影响力
学习就要去自习教室或者图书馆。永远不要有在宿舍也能学习这种天真的想法。
如果你的周围全是低头翻书的同学,背着书包的你一定会尽快找个位置坐下来开始学习。
如果你坐下来后总想抱着手机不撒手,我建议你认认真真按照前面的4W发展把自己分析一遍,不要告诉我你跑到图书馆来就是为了玩儿手机。
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同学需要在家上网课、做课题,没有机会去图书馆或自习室,怎么办?
我建议你在卧室或书房,塑造一个学习区,在这个区域不干别的,就只看书学习听课。如何塑造学习区?
将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这片区域中,同时在桌子上、墙上贴一些激励自己的话,提醒自己这是你努力学习的地方。
每次需要学习听课时,都来这片区域,想刷剧打游戏的时候,就去其他地方。
时间长了,你就会形成一种在学习区专心学习的习惯。
每次需要学习时,只要进入学习区,就会很容易进入状态。
②劳逸结合+运动健脑
注意力和意志力一样,都是会被消耗的,所以要通过休息、娱乐来让专注学习消耗掉的注意力一点一点儿地恢复到较高的水平。
除此以外,强烈推荐每周运动三到四次,每次运动三十分钟以上,有氧运动为主。
因为长期运动会改变你的大脑,让你拥有更好的专注力、记忆力、反应力等等。
神经科学家Wendy Suzuki温蒂·铃木在2017年发表过一场名为「运动改变你大脑」的TED演讲。
在演讲中,她分享了有关运动改变大脑的三个结论。
第一,运动对你的大脑有立即的效应。你每做
一次运动,都会立即增加神经传递质的量,如多巴胺9、血清素、正肾上腺素。所以在你运动之后马上就可以感到心情变好、注意力更集中。
第二,运动之所以可以改善你的专注力,是因为长期的运动会增加你大脑海马体的容量。
第三,运动会对大脑产生保护效应,降低因神经退化导致正常认知退化发生的概率。
所有的这些运动给大脑带来的好处,并不需要你每天都运动1、2个小时,只需要你每周运动三到四次,每次运动三十分钟就行。
你想啊,只要每周抽几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给你的大脑带来积极的、永久的改变,让你记忆力更好、注意力更集中、反应能力更快、理解能力更强,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分享一段很喜欢的台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