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听了大鱼老师关于如何应对孩子拖延的微课,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关于“拖延”的界定,所谓拖延在我理解就是指一件事超过约定时间未完成。那关于孩子做事拖延,这里需明确的是约定时间由谁约定,是我们家长,还是孩子自己,还是完成这件事的自然期限?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带有太强的操控性,忽略孩子的意愿、喜好和实际能力,一心只想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节奏在自己约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给他规定的事,孩子不配合或做不到,就认为孩子拖延。
就像我女儿小时候,放学回家就喜欢先看课外书,看个两个多小时,差不多到点了,再完成学校作业。她爸爸就想要她回家先完成作业,然后再看课外书,女儿就是不配合,她爸爸有一段时间很不能接受,就说她故意拖延不做作业。我认为这个就是伪“拖延”,这完全就是我们家长与孩子选择上的冲突而已。如果是这样的“拖延”,只消家长自己注意界限、摆正位置,把孩子的事情交还给孩子,接纳和尊重孩子自己的安排,最多在时间控制上善意地提醒一下就好了,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那如果是真的拖延,我觉得不外乎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做事的正向动力不足导致拖延。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由价值驱动的,孩子也一样。拖延不做某事,很有可能就是做这件事的价值不足,所以没动力。那就需要我们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去挖掘、增大事件背后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和责备。那样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或愧疚感,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心健康。
就拿我们家长最关注的孩子的学习来说,很多孩子都有拖延不做作业、不练琴、不练画等习惯,经常是家长催催动动,不催不动,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就是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没什么用处”,学习的过程也不能带给他什么乐趣,也体会不到成就感,对孩子来说,他找不到学习的价值,当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相对应的,我们家长可以多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有所用,创造和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不批评、不指责、不对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每一次付出与进步,给他足够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动力随之而来。
第二种是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这一类人通常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事力求完美,事无巨细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到,一般都要等准备得很充分了才肯动手做,往往前期准备就已经花了好多时间,从时间上来说自然就拖延了。而且这类完美主义者往往很害怕事情的发展过程和结局不如他们预想的那样,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不能容忍的失败,为了逃避这份挫败感,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选择拖延。
在孩子这里,这一类拖延往往发生在那些“优等生”身上。通常这一类孩子平常成绩优异,自我要求高,不接受失败,对于他们认为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就会选择用拖延的方式来逃避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很高的话,会加重这些孩子的拖延状况。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家长首先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犯错、失误甚至失败。其次是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误和失败:没有人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和失误,包括爸爸妈妈,也包括你。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失败,因为害怕失败会让人裹足不前,会让人在避免失败的同时也丧失了成功的机会。最关键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孩子足够的接纳、理解和信任,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会从错误中学习并成长,而非落井下石式的打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放下对完美的追求,不惧怕失败,大胆果断地去做、去尝试,从中学习并不断成长。
第三种情况是能力不足,缺乏信心引起做事拖延没有效率。有时候,面对一些必须做但又不擅长的事情,或者第一次尝试某些事情,会因为信心和相关经验的缺乏,担心自己做不好而迟迟不愿动手。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要停!只要没有人生安全问题,就去做去突破,就算拖到最后一刻也不要放弃,这一次的突破将会让你在这件事上再也无需拖延。
如果这一类拖延发生在孩子身上,首先需要我们家长收回成人的目光,看到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能力上的差异,不要一刀切,更不要把成人的要求放在孩子身上,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允许孩子慢慢来。更重要地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增加相关技能、锻炼相关能力,同时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来加强他们的信心。有了信心,孩子自然愿意去尝试,再加以正确的对待失败的引导,孩子无所顾虑,还有什么理由拖延呢?
以上是我对拖延的一点思考和看法,如有谬误之处,诚邀各位家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