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法国电影——《给我翅膀》,影片自然风光旖旎,音乐浪漫,处处透着法国式浪漫,很值得享受的一部电影。
影片根据真实冒险事件改编。
主人公克里斯蒂安·穆莱克(为了好记下文称呼穆莱克)是法国气象学家,也是一名鸟类研究学者。他研究发现人类生活给候鸟迁徙带来巨大干扰,于是他开始实施“重建候鸟迁徙路线计划”,开着简易飞行器引领幼鸟们从北欧挪威迁徙到目的地法国南部。
穆莱克生活在巴黎乡下的湿地,他的好朋友毕勇也是一名鸟类研究者,为他带来20只野雁蛋,他把这些鸟蛋放在孵化箱子里进行孵化,并在箱子旁边放着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就像人类进行胎教一样,他要让野雁适应这种声音。
他穿着似鸟的长袍,手里拿着哄婴儿的玩具在观察这些鸟蛋,等待他们破壳而出,他说这些鸟类会把第一眼看见的当成他们的父母,这叫铭印。
暑假,穆莱克的儿子托马来到了这里,他看到爸爸穿着长袍感觉很不可思议。他感到乡下的生活非常无聊,因为辐射对鸟蛋不好,穆莱克把无线网给拆了,托马还抱怨乡下蚊子多、仓鼠多。
托马的抱怨启发了他,因为湿地要被填平盖工业产业园,他想保护湿地,他把濒危的仓鼠屎放到了工地,让记者到工地调查,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工地停工了。
穆莱克为了拯救物种研究了安全的迁徙路线,需要自然博物馆盖章批准,但是博物馆馆长不支持他,认为他的计划不可行。最后他把博物馆的章悄悄的偷走,自己批准了自己的计划。
无聊的托马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湿地。
穆莱克和托马看着这些野雁一个个破壳而出,他们成了这些鸟的爸爸和妈妈。
穆莱克告诉托马野雁会记得他们的来源地,来源地不是他们的家,而是他们第一次起飞的地方。鸟儿迁徙的路线是由他们的父母带着飞行出来的,所以他们要用小型飞机充当他们的父母,带着他们飞行一遍。
先驾驭他,然后再把自己交给他。托马从父亲那里学到了驾驶飞机的技巧。
他们开车载野雁到北极,按照流程,他们把每一只野雁都植入芯片,编号登记并且接种疫苗。
托马开着飞机引领着20只野雁按照穆莱克研究的新航线起飞了,穆莱克和妻子在地面跟着他们,一路上他们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
飞机指引着20只濒危物种野雁,从北极地区出发,跨越整个法兰西向南,回到了圣罗芒湿地。
他们的飞行引起了轰动,电视台报道:这次无比的冒险故事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如出一辙,一对父子将童话变成了现实。这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冒险。
但是,自然博物馆馆长认为这只是一场冒险游戏。
6个月后,春天来了。
穆莱克他们来到北极等待野雁的回归,检验他的计划是否成功。
雁鸟回来了,他们成功了。
欧洲在过去的30年里失去了超过4亿2,000万只鸟,国家每年有8万公顷的湿地变成钢筋水泥。
土地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子孙们借的。———印第安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