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宝妈,我经常在宝妈群里看到对老人带娃的“神吐槽”。
比如,今天群里有位宝妈在吐槽她的亲妈,也就是孩子的外婆。他家孩子两岁半,瘦的跟电线杆一样,平时不爱吃饭,一日三餐主要喝配方奶。宝妈让外婆坚持不给孩子喝奶,外婆振振有词:“你不给他喝奶,他一直哭该有多可怜,算了吧,又不是啥大事儿。”宝妈气得快崩溃了:“这要不是我亲妈,我立马分分钟让她走人。”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隔代养育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的育儿重要现象。而老年人“隔代亲”,不是对孩子过于骄纵,就是育儿思维跟不上新观念,有运道碰上一个靠谱的老人带娃还真不容易。
最近,我所看的小说《外婆的道歉信》让我唏嘘不已。我想,大多数人读了这本书都会渴望有这样的一个不靠谱的外婆。
因为,这个“不靠谱”的外婆,给了孩子最靠谱的爱。她的育儿理念值得借鉴。
01 这个外婆有点不靠谱,为什么孙女很爱她?
《外婆的道歉信》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7岁的小女孩爱莎,是学校老师眼中的“问题女孩”。爱莎父母离异,各自组建了新的再婚家庭。爱莎和妈妈一起生活,没想到妈妈又怀上了同母异父的小朋友。爱莎敏感而缺乏安全感,受了父母离婚的影响,平时在学校不太合群,也总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好在外婆很爱爱莎,她会用自己的故事治愈爱莎。只是,有一天,外婆得了重病,不久后就去世了。
弥留之际,外婆写了许多道歉信,让爱莎根据平时两个人讲过的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寻找线索,一一送出道歉信。而爱莎在送信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邻居的生活,懂得了爱、原谅和和解。故事的最终,所有道歉信都送出,真相呼之欲出。爱莎没有辜负外婆的重托,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温馨的故事背后,外婆让我们感动不已。这位曾经的女外科医生,浪迹天涯、扶贫济困,有几分我国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味道。而她在爱莎出现问题后,决定不再浪迹天涯,回归“外婆”这个特定的职业。她带着爱莎一起玩儿,永远站在爱莎那一方,想尽办法让爱莎跨越人生的伤痛,不仅治愈了爱莎,也治愈了我们这些读者。
谁说隔代亲养不出靠谱的娃?这个外婆爱爱莎,用她的方式让“问题儿童”变身“超能力女孩”!
02 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对孩子真的很需要!
外婆育儿的秘诀,就是对爱莎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和中国一样,孩子如果在学校经常和人打架,总是要被老师“请家长”,爱莎也不例外。这个鬼灵精怪的小女孩因为不太合群,总是被高年级的孩子欺负。每次老师指责爱莎太“好斗”,外婆总是会和老师据理力争。而对好事者,外婆则会大发雷霆,告诉他“无论是怎样的,打人总是不对的”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亲人无条件的爱和信任,真的非常重要。在不少孩子心目中,哪怕自己被全世界的人背弃,只要父母对自己深信不疑,他们都能更坚定更自信的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
演员马伊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她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思想品德课程被记了差。马伊琍的爸爸问老师原因,老师回答说马伊俐和多个男孩早恋。他爸爸让老师写下男孩的名字,老师只写出了一个男孩子的名字。他的爸爸说:“我女儿我最了解他,我还是找校长去说吧。”马伊俐讲述这个故事,眼圈都红了。她说她很感动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也会提醒自己不要辜负父亲的信任。
心理学上曾经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随机从一个班中的30多名学生中间写了18个学生的名字,告诉校长这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后来,这18个人最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业绩。
这个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引领孩子们成为出色的人。
外婆信任自己的外孙女爱莎,爱莎最终也没有辜负外婆的信任。她用智慧破解了外婆留下来的谜题,而且也真的像外婆所说的,做出了“最聪明的决定”。
03 程咬金有“三板斧”,这个外婆有三招
很多老人不知道如何疼爱自己的外孙女,可爱莎的外婆却用三个办法,让自己的外孙女儿成就了良好的品格。我觉得她的妙招比程咬金的“三板斧”还要厉害:
第一板斧:童话
外婆的第一板斧是童话。爱莎一直无法接受父母的离异,在生父搬离公寓以后,就开始整宿整宿的做噩梦。外婆知道爱莎非常喜欢《哈利·波特》,给她编织了一个不眠大陆的童话。爱莎有了美丽的童话,再也不失眠了。后来她又通过寻找外婆的道歉信,知道了这些童话背后的真实生活,学会了爱和宽容。这些故事都是公寓里的邻居的故事。每个人不合逻辑的表象的背后,都有一段哀伤的往事。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直击了问题的中心: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感官无时无刻都在为日常的经验所磨损,为现实的逻辑所桎梏,被隐秘的恐惧所封锁,我们一个劲儿地为世界何以如此寻找解释,却在寻找的过程中失去了欣赏与感受惊奇的能力。
小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经验积累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他们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理性看待事物,是对他们过于苛求。大概正因为如此,故事中的爱莎外婆选择用童话的方式给孩子舒解内心的郁闷。
如果我们可以用童话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就一定不要选择用逻辑的方式去说服。因为,正如童话《彼得·潘》中所揭示的道理,童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孩子就丧失了飞的能力。在他们会飞的年龄,最好的养育方式就是用童话说理,用故事呵护童心。
第二板斧:游戏
外婆的第二板斧是游戏。她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担心爱莎因为失去了他自己这个超级英雄而伤心难过,精心组织了一场“寻宝游戏”。爱莎通过这个游戏感知到了外婆的爱,也理解了孝顺父母的苦衷,和自己与生活达成了和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经强调过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能够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方式使我们得以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使亲子关系变得亲密,父母能够建立自信,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来探索世界的一种手段。发展心理学就一再强调,单一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用手的能力。而和他人团队协作的,有些更能让他们学会分享、表达意见和与人交流。
第三板斧:写信
外婆的第三板斧是写信。故事的最终爱莎找到了外婆留给他的道歉信。外婆在信中一再对爱莎说:她很爱很爱爱莎,但是对不起,她不得不离开。
书信交流也是和孩子沟通一个很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叛逆或敏感,书信方式可以让孩子更理性阅读文字,避免了因当面沟通产生的交锋。由于书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表达上的谬误或歧义。孩子长大后,他还可以通过这些书信看到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更深刻的感受到父母的爱。
不少名人名家都选择通过书信这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期望。清朝能臣曾国藩就写下了很有名的《曾国藩家书》,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感动了很多人。
外婆的这三个法宝,为爱莎私家订制了属于她的育儿方案。虽然看起来“不着调”,但实际上贴合了7岁小女孩,脑洞大开、喜欢幻想的个性特点。故事的最终,爱莎发现外婆把整栋公寓的处置权留给了自己。她也根据对每个邻居的了解,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7岁的小女孩治愈了公寓里每一个有伤痛的成年人。
人们常说:“隔代亲”容易教出娇纵的孩子。
其实,爱孩子和亲孩子并没有错,重要的是要懂得爱和骄纵的界限。这位外婆对孩子不打不骂,却一样妥妥的教育出靠谱的娃。
而她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善于用童话、游戏、书信的方式育儿,更刷新了我们育儿的认识。
和孩子讲道理就是欺负孩子。育儿需要的是贴合孩子心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