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保罗·J.席尔瓦
阅读时间:20230818
这是一本关于克服写作(学术论文)拖延症的小册子,虽然字数不多,还夹杂不少幽默的调侃,但还是有许多充满思想内涵的观点值得吸收借鉴。任何文字,都不在于字数多少,而在于其思想是否丰富,是否能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主要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把写作变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怎样腾出时间,放松心情,并且更为高效的写作。
一、制定计划。不是找时间来写,而是安排时间来写。高效的写作,就是制定一个时间表并严格遵守。这就是唯一的秘诀,作者的习惯是每天上午8点-10点,雷打不动的写——包括和写作相关的活动——阅读、思考、修改等也属于这个时间段。海明威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吧,不乱节奏。村上村树谈坚持跑步和写作也谈到:“这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其所见略同。
二、专业的写作包括:广泛的文献阅读、仔细的分析、文字严谨的研究方法陈述。
三、每天要写的目标尽可能具体化。把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都要花点时间想一下当天你想完成什么。写论文这样的目标太宽泛,具体一点,比如,至少写200个字。
四、自我强化和依随性管理被证实对培养好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当完成一个小目标,记得适时奖励自己。永远不要以不写作的方式作为对写得好的奖励,以抛弃你的写作时间作为奖励,好比以抽一支烟来奖励你戒烟成功。
五、不存在什么文思枯竭的情况,就好像外星人只绑架相信存在外星人的绑架事件的人一样,文思枯竭只会发生在相信有文思枯竭这回事的人身上。苦苦挣扎的写作者们只要按照计划不断的写作,就能写出很多东西——就是这么简单。作者把学术写作者比作是手握大型喷漆器重新粉刷地下室的油漆工。
六、写文章和改文章是写作的两个不同步骤——不要同时进行。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把一堆难懂的、令人诧异的文字堆砌在纸上;而改文章的目的则是清理这些文字,是它们读起来通顺且表达确切。也就是说,写作,一部分是创作,一部分是批判。一部分是是自我,一部分是超我。首先让自己尽情自由地发挥,然后让超我来评判和修改。写就杂乱无章令人费解的初稿,享受自由写作的快感,然后再享受大刀阔斧删减那些陈词滥调的快感。
后面也有关于投稿的建议,可以适当参考,但是价值不大——相比于参考国内作者关于投稿建议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