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师,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是课堂,如果我们的老师专业能力都很强、执教水平很高,每一个课堂都能精练高效,不需要任何花哨的东西来装扮,朴素、务实,这样的原生态课堂才是最实际最实用的。
我们总是在搞各种名目的优质课评选,一节优质课的推出,集合了学校教研组、学科组、教务处等所有人的智慧,是举全校之力打造出的一节课,这每一节课都有太多的“舞台效果”,都摆脱不了“秀”的成分,当然,在这节课的打磨过程中,大多数参赛者会经历一种脱胎换骨的蜕变,有的人从此破茧成蝶,但有些人仍然回到原点,止步不前。而一个学校不是靠这几个人几节课就能发展的,靠的是每一个教师的每一个常态课课堂,所谓“常态课”课堂,也就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原生态,即教师教学的准备、课堂的组织、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原生态的,学生的认知状况、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属原生态的。
如果我们的孩子们所在的每一个“常态课”课堂都是优质的、高效的,我们的孩子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一些,课业负担会更轻一些;我们老师们也会少一些机械的重复劳动,多一些工作的乐趣。既然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能成就教师发展孩子,我们就必须提升我们的常态课课堂的水平,只有常态课课堂的水平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多人磨一课,多时磨一课,磨出来的课并不代表个人的水平,不代表“常态课”课堂的水平。
我们曾经组织学校专家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通过推门听课、连续听课、填写观察量表等方式,最后比较观察得出结论,绝大多数原生态课堂存在着问题,尤其在这两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空洞低效的课。老师手拿课本在课堂上讲的神采飞扬,天花乱坠,学生们却听得昏昏欲睡,有很多学生一无所获。究其原因是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关键是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没有起到点拨、引导、交流的作用。
二是华丽浮躁的课。表面看起来课堂上高潮迭起,各种多媒体技术运用娴熟,各种竞赛活动、小组讨论花样百出,好像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讨论的问题过于肤浅,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形式却占去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一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的结束了,学生们嘻嘻哈哈所获不多。
因为这种“常态课”课堂的低效,导致了很多乱象,教学进度跟不上,重难点内容没有解决。老师们只好采取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方式,如加大作业量,自习课去讲课等,结果是老师累了,怨声载道;孩子们烦了,疲于应付。长此以往,老师、学生都难以提高个人的水平,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弃学。
这种问题课严重阻碍了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提升“常态课”课堂的水平就成了我们学校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全校一盘棋形成教育合力,在四备三思的基础上,各教研组拿出具体方案改善低效课堂,针对自己的方案,学校为老师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第一是开放课堂。我们学校虽是一所新建学校,不足百名教师,但有多名市区骨干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秀资源,先一周举行骨干教师展示周,骨干教师的“常态课”课堂对老师和家长开放,所有老师们都可以去学习,感受骨干教师的“常态课”课堂 的风采,间周之后老师们“常态课”课堂展示周,同样对所有教师和家长开放。第二是借助于市区教研室的力量帮助我们形成“常态课”课堂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形成符合我们实际的“常态课”课堂展示方案。第三进行赛课,以赛促改,以赛促教。“常态课”课堂赛课方式不同于优质课评选,评委随时走进课堂听课,检查教案,作业布置等,充分突出原生态的特点。
通过提升“常态课”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品质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最终受益于学生和教师。当然,课堂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常态课”课堂的质量提升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老师们都有了改的意识、提的决心,不远的一天,我们青岛路中学的孩子所在的每一个课堂都会是这样:朴实的、精彩的、优质的,那时就真正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