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理论之树常青。
在我看来,常青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的指导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每个理论都有其相应的边界;边界的来自理论假设。换言之,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以我们在分析案例,指导实践时,一定要吃透理论的假设和适用条件,灵活的使用,决不能盲从。
二 叫兽整理的几个典型的大师忽悠策略。
1、产品策略
粉丝经济是一种产品策略。即开发多种产品针对同一群体消费者,提供一篮子解决方案,构建产品生态圈。
各种产品策略均有优势劣势,每种策略都有成功案例,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情况灵活选择。
一个公司的产品线(产品策略)需要根据其在市场中的定位策略来确定。用产品线和人群定位这2个维度指标来说明,如上图所示。
A,市场渗透策略:一类产品对一种市场各种初创公司及细分市场的公司(如唯品会、锤子科技)
B,市场开发策略:一类产品针对多种市场。沃尔玛、巴黎欧莱雅等,产品相同,但在不同市场定位不同。
C,产品开发策略:多种产品聚焦一类人群。小米、苹果、花旗银行、埃森哲等,为用户提供“一篮子产品”
D,多角经营策略: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市场。(联想、海尔、通用电气等,不同的不同产品均有建树。)
分析模板
小米的初期策略,针对一种市场(发烧友)的一篮子服务。
优点:
聚焦一种人群,容易开展粉丝文化;各种产品相互协同促进(比如一旦你买了IPhone,就更有可能买同一体系下的Macbook);
缺点:
依赖单一用户群,风险大;
单一用户群规模有限。
而如果是针对不同开展不同产品(海尔),虽然难以像小米、苹果那样开展“粉丝文化”,但是却极大降低企业的风险—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一个市场垮了,另一个市场还能盈利。
2、产品结构
A,共生型产品架构:
代表:苹果。
主要零件、系统等自主研发,并且不与其他品牌的系统兼容。
优势:是产品性能(比如流畅性、稳定性)。
劣势:是高价格和低灵活性。
B,模块化产品架构:
代表:DELL 小米
主要零件、系统等全部采用外部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比如小米使用高通设计的芯片、谷歌的系统等)
优势:价格和灵活性
劣势:产品性能
为什么?
①性能:模块化产品对兼容性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工程师发挥的自由和前沿技术的应用。安卓工程师设计的功能需要保证所有三星、小米、锤子等都能用。而苹果公司可以完全针对自己的产品设计芯片、系统,不需要考虑兼容其他品牌。
②成本:模块化公司可以把业务外包给能以更低成本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而苹果公司自己设计的芯片智能自己用,不能顺便卖给其他公司来收回成本。
③灵活性:因为兼容性高,小米可以随时把芯片从高通的换成德州仪器的;但是苹果并不能把芯片从A7换成高通。这意味着苹果无法采用机海战术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一般来说,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产品性能普遍较低,消费者更加看重性能(比如流畅性、稳定性),因此苹果这样的共生型公司更加容易成功;
而行业的中后期,随着主流产品性能逐渐超过消费者需求(比如现在的8核处理器超过了一般需求),消费者就不再那么在意性能了,转而关注价格和灵活性,这时小米、DELL这样的模块化公司更有可能成功,而iphone的市场份额会下降。
所以说,苹果的“自主研发”并不是万能的,这取决于你想要以什么优势去参与竞争。
案例收集和分析很重要。
要找专门的商业案例书籍阅读。经典的书籍。
3、市场定位。
市场分为:主流市场和非主流市场。
进军主流市场:
以“质量”“性能”为优势的产品,更适合进军主流市场。
主流市场的消费者愿意为更高质量的产品买单。
进军被其他主流产品所放弃的那部分市场。
去取悦那些巨头们不屑于去取悦的消费者。
4、品牌延伸
使用原来的品牌开发新产品,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不能盲目使用。
品牌延伸更加能借助原有品的知名度来推广新产品,但是又可能会扭曲品牌定位,模糊化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含义。
比如:在消费者心智中,“霸王”就是防脱发的代名词,而当霸王推出来凉茶,反而扭曲了其在“防脱发”的代名词,而霸王推出凉茶后,反而扭曲了它在“防脱发”上的定位,使原品牌元气大伤。
品牌延伸策略并不是万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
商业理论不是“理论”,而是科学。
迷信会告诉你:XX一定是对的!XX永远是正确的!XX是宇宙真理!
相反,科学不会给告诉你真理。科学是可以证伪的。
科学告诉你的永远是模型、假设和理论,而这些理论都是有“适用的前提条件”的。
抛开适用条件来讲理论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参考书目:《定位》、《创新者的窘境》、《竞争战略》、《驱动力》、《怪诞行为学》、《营销管理》。
李宏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