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做自己?
按照本性的贪、嗔、痴为所欲为,成为欲望的奴隶,不叫做自己。
按照在家听父母的,工作听领导的,怎样都行,唯唯诺诺,不叫做自己。
按照强理性思考和行事,压抑自己个性,去情感化,活成一台高效的机器,也不是做自己。
做自己的表现是什么?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感性的时候感性、该理性的时候理性。那谁来判断“该”这个时刻呢?——自己。
有两个“别人”,这两个“别人”还特别强大,一不小心就把我们拉进了他们的世界,使我们活在其中还不自知。
一个“别人”叫社会关系。人的本性是群居的,为了生存,人和人之间必须合作,相互间建立关系,为了关系的正常运作产生了规范和期望。父母教导我们见到叔叔阿姨要打招呼,老师要求我们上课要遵守纪律,领导训诫我们必须听组织的话。
另一个“别人”叫自我或本我或感性的那个我。它是亿万年进化来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喜欢甜的食物,因为可以提供能量;更相信眼见为实,因为抽象思维发生于感性思维之后;更容易高估不熟悉事情的风险,为了规避伤害。
这两个“别人”是我们的朋友,长辈,甚至是祖先,有了它们的存在,人类这个物种才在万物演化中未被淘汰,才有了“我们”。但也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使我们失去了自己。
在社会关系中我们不知不觉做着一些“理所应当”的事,但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样做,唯一的原因是别人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个试验是这样的,将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子中,在笼子一角挂了一串香蕉,只要笼中有一只猴子去够香蕉,实验人员就会用高压水枪喷射所有的猴子,经过不断的重复,笼里所有的猴子都敢再够了。之后,放进一只新猴,换出一只原笼子中的猴子,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只要这只新猴去够香蕉,其他猴子都会一哄而上胖揍它一顿,直到它不再够为止。依次置换新猴进去,当笼子里所有的猴子都是新猴以后,仍然没有一只猴子去够那香蕉。这群新猴只知道一够就要挨打,但是没有一只知道为什么。
在自我中,我们会存在很多偏差。例如看见一件心怡的东西卖家开价九百,砍价到四百买下觉得很值,其实拐角街区同样的东西开价才三百,锚定效应。再例如采取了一种方法解决了难题,那么以后遇到问题都会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老巴说的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
“别人”如此强大,怎么做自己呢,很多书介绍了各种思考方式,比如批判思维,逆向思考,系统分析等。还有各种方法,如禅修,催眠等都不错,朋友们可以试着找到适合自己的。这里要说的是,做自己的第一步要认识到“别人”,知道每个决定不一定是自己的选择,在重大决策前一定要对自己大喝一声“主人公何在?”
待“主人公”到场后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