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健忘症”。常常是一件事情反复想着想着,还是会忘。在厨房里做菜,油锅热了,葱花也放了,本来是想找花椒,一转身,就不知道要干嘛了。赶紧转回去,把油锅关火,站在那儿想半天,才想起要找花椒。这记性……
某天下班,我忘了办公室关没关灯。可是又不想再拿出已经放进包里的钥匙打开门看,就从门缝往屋里瞅瞅。一瞧,艾玛,这办公室里黑咕隆咚的也看不着关没关灯啊!赶紧又掏出钥匙去开门。钥匙插入锁孔的瞬间,才反应过来:黑咕隆咚不就是已经关灯了吗?
感觉自己太健忘了,有点恐慌。问问同龄人,他们也说都是如此,而且健忘的情形也是花样百出。有拿着手机打电话找手机的;有每天锁门要拽好几次门把手的;有关了燃气开关惦记一天想不起来关没关的;有在超市买完菜结完账把菜落超市的;有到商店买东西生生想不起来到底要买啥的;有提起笔就忘字的;有看到熟悉的同事朋友就是叫不出名字的;还有想不起来经常用的银行密码的……大家都在感叹岁月无情,记忆力在急剧减退。于是明白,这原来是岁月的痕迹……
为了和“健忘症”抗衡,我就把每天要做的事,提前一件一件列出来,用笔记在笔记本上,每完成一件,打勾。这样,就会减少忘记应该做的事儿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算是深有体会了。可即时性的健忘依然存在。
想起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科里的前辈阿姨们经常抱怨不是忘了带钥匙,就是忘了带雨伞,到了单位,还惦记家里的煤气罐,窗户门是不是都关好了。当时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怎么这么小的事情还会忘呢?
那时候单位也经常考试,他们要提前好多天就准备,一有空闲就要看书背题。看着那薄薄的小册子,自己就以为,好像没必要那么早就开始准备吧?考试前一周,自己翻了两遍小册子,就去考试。每次都是逢考必过。每次考完试,前辈们都会说:“年轻就是好啊,这记性,没看到咋学习,一考就过了。”
自考本科的时候,宝贝儿子才两周岁,还没上幼儿园呢。单位忙工作,回家忙孩子,好像属于自己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只有晚上孩子睡着了,忙碌了一天的自己,才可以打开书,看那么一会儿。每本书,只要考试前能认认真真看完一遍,考试基本就能通过了。婆婆时常夸我:“记性真好,脑瓜好使啊!”自己并没有觉得怎样,觉得很正常啊!
不知何时,那个过目成诵的自己,也开始变得过目就忘。昨天刚看的一本书,今天再打开,就不知道看到哪儿了。曾经理解不了前辈们的健忘,如今自己也活成了这副模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岁月何曾饶过谁?”原来所谓的岁月无痕,也不过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余生,还要和“健忘症”继续抗衡,就像,要抓住那早已不见踪影的青春的小尾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