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第三模块(8-10讲)读书笔记——悟行相长  思行并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使用小组合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去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协作、体验、交流看法,从而增强活动感受、集思广益。小组合作扩大了学生对课堂分工明确,每位组员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小组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且彼此间相互监督、负责,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断总结方法,从而提升活动效果,促进学生交往技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不会落单。可以更容易让老师知道小组的参与度。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组员任务分配,特别是对于开展小组合作的初期,小组员最好控制在4个人左右,才能够使小组内的对话更加有效。另外,在课堂教学问题预设也应该更加具有递进新性,给予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机会,避免单方面输出的情况发生。

二、小组合作策略对孩子的重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优化策略,优化小组合作内容。莫让“合作”变“合坐”,在教学的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补充和开阔同学们的思路,让所有的同学们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有效的小组对话开启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最大程度地保证全员的参与。

      俗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同时,小组对话更应该把它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为此,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应该正视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地位,发挥其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