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精选好文•散文】专题征文
到了扬州,不可不去东关街。扬州的老街甚多,其中的东关街就是扬州老街中的“和氏之壁”,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游览扬州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个园后,也慕名来到了这条具有千年历史的老街游览。
虽然也难逃商业化命运,但整片街区依然存在于百姓生活的市井文化中,还有原居民居住。这里不光可以浏览,零距离感受本地民俗文化,还可以买到各种扬州特色的产品和食品,品尝扬州特色菜品,体验扬州特色服务。可以这么说,东关街既是一条商业街,又是一条古朴的巷子。
东关街,是中国十大历史古街,它的兴起跟东关渡口有很大的关联。自大运河开通后,1200年间,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沿着大运河,盐商进了扬州,一座城市被商人和商业改变为消费城市。
关门外这尊雕塑名为“马可•波罗在扬州”。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关于扬州有这样一段记载:“从泰州出发,向东南方向骑马走一天,就到达扬州。扬州城很大,它所属的二十七座城市,都是美好的地方……
马可波罗先生,曾奉大汗之命,在扬州城治理达三年之久……”尽管,史学家对书中所谓“奉大汗之命”治理扬州城之说存疑,但马可•波罗从泰州骑马来到扬州,从当时的东门首入扬州城似乎还是可信的。
古时东关街城楼,高耸巍峨,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始建于宋,后经历代翻建,如今是扬州古城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穿过门洞,一条狭长的街道,幽幽古风扑面而来,犹如一卷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这种高人气一直延续到明清,延续到现在。
东关街呈鱼骨状分布,路面为长条板石,以主街为中心的干线两侧排列着各种商铺和深墙大院,还保存着古扬州的建筑风格,仍在悄然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与江南地区的粉墙黛瓦不同,东关街的色彩比较单调朴素,色彩基调是苍青雅灰,主要以灰色、棕色为主,外墙用清一色的青砖砌筑而成,保留了青砖的原色,不加过多的修饰。屋面是灰色的小瓦,如鱼鳞状一行一行排列得整整齐齐。门窗等主要木构件也大多刷桐油,保证了木材的本色。店铺前、屋檐下那逶迤而去的大红灯笼,给东关街增添了喜庆。走在街上,总好像走进了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广陵风物久繁华”,在街上穿行,古风古韵随处可见,仍能依稀窥见旧时扬州城内的热闹。我终于明白了独特的东关街:原来巷子也可以这样别致,也可以这样繁华。
沿着古朴的街道缓缓前行,墙头绽放的凌霄花张扬恣肆,翘然枝头的橘红色的花朵娇艳,带着夏花的热情,讲述千年来这条街和这户商家每年、每个夏天的一样和不一样,也为街巷的素色增添了热情的色彩。
街两旁老字号店铺不时的出现在眼前,行当俱全,应有尽有。有很多都是百年老店,甚至还有一些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如;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等。也正因为这些充满年代感和历史感的老店铺,才让东关街拥有了一份仿古街区所没有的底气。
不少建筑上都可见“扬州香粉”的标志,人们常说:苏州胭脂扬州粉。扬州香粉是世人公认的上等粉料,有“天下香粉,莫如扬州”之说,优质的扬州香粉更是成为朝廷皇家的贡品。
扬州古老的化妆品品牌“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是中国化妆品业的始祖,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10年(1830),曾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博会大奖。'谢馥春'的传统产品鸭蛋粉、冰麝油及香件,被称为谢馥春'三绝'。谢馥春香粉的原料是天然珍珠粉,工艺精致,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
牛皮糖号称“扬州一绝”,具有金黄透明,有弹性、粘性,不发硬的特点,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扬州。
扬州人悠闲的慢生活可以用“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来形容。“早上皮包水”指的是扬州人喜欢喝早茶、爱泡茶馆,“晚上水包皮”就是晚上爱泡澡,搓澡,这是老扬州人的一种生活享受。在扬州,最美的风景不是亭台楼阁,而是“扬州慢”。慢时光,才是一种奢侈。
这里还有很多家明清风格的客栈,古色古香,既是酒店又是景点,如果时间充裕,最好住在这里,晚上到街上走走,看看这里的夜景,感受一下江南小街的风情,再享受一次“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悠闲的慢生活岂不更好。
东关街并非一萧条老街,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比比皆是。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逸圃、曹起溍故居、胡仲涵故居等,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尤其是街上高门深墙内的园林式私宅个园,这座价值连城的园林,可以透视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经济地位。
东关街两侧延伸出无数条巷子,走进去全都是寻常人家的生活。走进古巷,久立其中,别样滋味,一种静谧、幽然的感觉随之而来。
东关街是一条正宗的美食街,名小吃从街头到巷尾,汇集了苏北乃至苏南很多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不必多说,自是从南京传来的,而藕粉汤圆、四喜汤圆、饺面、黄桥烧饼、大煮干丝、狮子头等是苏北的特色小吃。整条街逛下来,不要说是亲口尝尝,就是从视觉上也会看饱的。
扬州慢,一种不一样的精致生活。婉转的巷子,透着满足和安逸,雕琢的匠人,传递着美好和精致。
一些传统的手艺,恐怕是在有些地方也几乎是失传了,反而在东关街上我看到了街头巷尾那些耍手艺的老艺人:雕版印刷、扬州灯彩、糖画、面塑、香粉制作……看着老师傅们一个个熟练的手法,各展才艺,其精堪的手艺,使你不得不为此深深折服。
扬州有“三把刀”闻名天下:菜刀、理发刀、修脚刀。“三把刀”彰显了扬州人的勤劳与智慧,也是扬州精致优质生活的见证。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扬州修脚刀也像一张名片,叫响了扬州的沐浴文化。
如今,“扬州菜刀”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午饭时分,在淮扬菜传承基地,品尝了淮扬菜套餐,四菜一汤,虽非山珍海味,却是可口佳肴,细嚼,慢品,口留余香。
古城的历史印记已经深深融入了这条老街,沧桑中蕴藏时尚,繁华而不失韵味,历久弥新、回味悠长。喜欢东关街的墙,那素净的灰,写着岁月,写着历史。不经意地经过,它寂静无声,却有满满的往事。
就这样,慢慢地走,静静地看。慢慢地走进扬州的前世今生,静静地走进扬州人缤纷多彩的生活。
当从扬州匆匆返回,看着车窗外,有些不舍,因为扬州还有许多美景还没有游赏。烟花三月下扬州,自是红桃绿柳好风光。不过,我想,不管什么季节,走在东关街,眼里、心里、嘴里自是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