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上,情商是一个越来越被提及的词汇,我们常常听某人说的一句话,或看她做的一些事情,觉得她情商高。
那么情商高的人有什么特质呢?他们一般具有这5大必备要素。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满足三点是合格,满足四点是优秀,满足五点前途无量,赶紧来对号入座吧。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知道如何在特定的情景中做出正确的反应,自我的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善。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告诉我们,了解他人,是一种能力;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才是智慧。
自我认知的日常表现:冥想、总结和反思;另外多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就是自我意识对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节作用的能力。自我调控训练的核心是控制和驾驭情绪,把情绪转化为行为的力量。
例如:当我们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是暴跳如雷地责骂她,还是冷静地和她一起分析这次考试错题的正确答案,避免以后再犯错,后者其实就是自我控制的良好表现。
自我控制的日常表现:遇事三思而后行,行动前先设想一下后果,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好的情绪要来了,能做到及时冷静思考,驾驭情绪不任其摆布,不让情绪伤害自己和误伤别人。
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以成就感为动力,追求超乎自身和他人期望的目标,引领自己迈向成功。
自我激励的人,能坚持不懈,他们积极乐观,充满激情和正能量,追求成就感和自我实现;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轻言放弃。
自我激励的日常表现:多读好书、学习、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交朋友,为目标奋斗。
4认识他人(同理心)
具有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并去全然理解和尊重对方。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陶行知强调的是一种教育理念,而“同理心”则是一种心理辅导技能,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情绪、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同理心的日常表现:懂得换位思考、急他人之所急。
5人际关系处理
情商的前三个要素都属于自我管理技能,而后两个要素——同理心和社交技能,则关乎一个人觉察和管理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社交能力强的人,善于从要达成的目标出发与人交往,他们善于求同存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善于创建和领导团队。
社交能力日常表现:圈子广、人缘好、善于与人有效交流。
在社交活动中应对领导、同事、合作者和其他公众表示关心和尊重。注意交往的技巧、方法,并努力使自己留给对方良好的印象,具备迅速与他人“打成一片”的能力。
平时我们在生活场景中,你认为有哪些高情商或低情商表现,可以在评论处留言,大家一起探讨,相互学习,做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