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嫌疑人X的献身》据说为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作为一名没有看过原著的观影者,无法评论其改编的好坏。仅从影片本身来说,影片整体不能算完美或者说作为悬疑片未给观影者足够的悬念,但是影片依然有几个场景给了我深刻映像。
唐川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的痛苦和怀疑让我久久不能放下,“如果揭开真相只会带来更多痛苦,那么一直以来,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真相的意义又是什么。”这让我想起当自己关注“北大弑母案”儿子杀死母亲时心里的解读时,那一刻我对人性的恐惧,对“尽善尽美”的母爱的怀疑。哪怕过了很久我才慢慢明白母爱的真谛,慢慢明白教育的真谛,但知道真相那一刻对人性的恐惧依然久久持续在心里。也让我想起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人生啊,有时糊涂着才好”。
小时候每次父母因为家长里短而发生争吵时,我总会站出来分出对错,可没有一次成功,反而是让我备受打击,甚至一次次对人生产生怀疑。随着年龄增长,才知道世间哪有那么对错,哪又全部都是非黑即白呢,不过是小孩子才追求的而已。
唐川等待开庭时,看着《关于四色填充的数学问题》,罗淼问他“一个简单的四色问题竟然能写这么厚一本书”。唐川说“有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有时花掉一生也不够。”
从小到大,课本上教会我们的正确答案好像永远只有一个,哪怕高考中的多选题,也依然是全部选对满分,选错一个不得分,可世间的事情又哪有那么简单,都是“看着是几何题,其实是函数题。”甚至比数学中的盲点题都复杂许多。就像关于“人生”、关于“孝道”、关于“善良”,我们谁又不是穷尽一生在解答,用我们一生的时间在探索“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善良”。然后,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用尽一生也没找到答案。就像余华说的“有些人,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又怎么会去寻找这些答案呢。
影片最后,唐川将一切真相告诉了陈婧,陈婧选择了自首,在狱中和石鸿相遇,陈婧跪着说到“对不起”,可她没看见石鸿从看到她那一刻开始的绝望,眼神不再有往日的平静,满是对自己的怀疑。
一个痴迷数学的人,一个世界观围绕数学建立起来的人,在准备死去的时候,有一束光照亮了他曾经只是黑白的世界,让他的人生慢慢有了绿色、红色、黄色、紫色,成为了彩色,所以他用他所有的智慧保护着那点彩色,可是依然没有护住,那一刻的他所有的一切都崩塌了,我无法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直感觉,不过张鲁一的演技让我看到了那一刻石鸿的绝望,让我知道人生绝望时刻的那种痛彻心扉。
电影最后石鸿问唐川“这问题难吗?”唐川说“难,太难了”。唐川作完证人后,走出法院大门,门外是一片阳光,我想其实人生可能不那么难了,哪怕我们穷极一生在追求,在探索“人生的真谛”、“善良的意义”,哪怕我们最终也无从知晓,但是没关系,我们只要坚守住底线,坚守住良心,坚守住午夜睡梦中的那份安宁,人生也就会有那么一些意义,哪怕我们穷尽一生,哪怕我们为了这份坚守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