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工作日,你会发现医院人潮汹涌,入口测体温门排队通过的拥挤程度丝毫不亚于地铁高峰期的排队入站。
整个医院楼层里都是满员的感觉,像大学楼里面,每层楼走廊都拥挤了学生一样。拿着CT白色大袋子的病人或者家属。看着袋子上写的医院名称,可以感受到是来自省内各个地方的医院看诊记录。
今天是到达了省内头部医院,某院的重症监护住了一周多了,恢复不太明显。选择转移到头部医院就诊。这几天感受到了人脉的力量吧,终于在今日是成功办理了专家团队院区的入住。
无比坎坷与艰辛的入住流程,感谢她挺着了。我签了太多的重症危险记录,让家属必须做准备,必须签很多病危告知的名字,医院减少必要风险也很理解。只是今日吧,写了太多自己的名字。好久没有这样重复的签自己的名字。
你的名字,这一次感受到了力量与责任。签的时候呢,其实也是不停的翻页,医生让签啥就签啥。入院了,你也没有不签的道理。你已经把病人的命交给医生了,用钱去治疗吧。
看到一条热搜#决定十点就睡觉#年轻脑梗病患死里逃生后总结猝死征兆。 再加上进来几日天天泡在医院的感受,不生病真的是福气。身体都是自己造作的。可能以后吧 我再也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拼命了……我从来没有这么频繁的在医院望见这可怕的人生苦难场景。
对医院越来越熟悉,也觉得这个地方真的是人间炼狱。我佩服医护工作人员们,这样的工作真的值得高薪。我有朋友是做医生的,她说不要说什么白衣天使很伟大,她们只是选择了这份职业。还有我也知道她们确实高薪,年终奖医院发一份,卫生院国家也给发一份。
我也很能理解很多医护工作人员面对病人面无表情,机械式的应对各种病患或者家属的询问。如此一天的工作,繁杂喧闹琐屑,事无巨细思维紧绷,还要尽量处理好医患关系。她们有点非人类的感觉。我是顶礼膜拜的,他们值得高薪。
还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很多时候是女性妈妈带孩子去看病的。
妈妈推着坐轮椅的20岁女儿,那个菇凉似乎坐了太久的轮椅了,整个人枯瘦;
妈妈和女儿都是从外地来的,女儿看上去十几岁,晚上很晚了等自助报告的单子,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
妈妈带看着才五六岁的女儿看急诊,半夜十一点多女儿吐在病人候诊区地面上。
如果大家都可以各自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对大家来说都是赐福吧。
当然我知道这是对有自我照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成年人来说的,小朋友们没太大这种可能,生病其实谁都不想,而生病总有缘故。
愿人间少一些疼痛疾苦。
愿医生们也不用天天超负荷的忙得像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