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再想着要跳出妈妈这个圈子,写点儿别的,但是这一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更重要的了。
分离焦虑症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一直以为只有小朋友会有分离焦虑,其实作为家长,或许比小朋友更严重。
小朋友出现焦虑症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与外界接触太少,在家和在外是两种状态,判若两人。所以在小朋友入园前应该多让小朋友与外人交流互动,克服对外界的恐惧心理;另外要适当减轻小朋友的依赖性,这样无论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适应,很快找到自我,并尽快融入新环境。而作为父母,首先自己不能把焦虑的情绪带给孩子,要相信孩子,孩子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放开!
9月4日,小朋友正式入园,开始独立面对一个新环境,从随着孩子嚎啕大哭转身走出教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必须“狠心”,不能犹豫,不能回头,任凭听着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有多心疼,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转,老公说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期待她的蜕变。
第一天,上午10时左右,老师发来一段小视频,小朋友端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和老师互动,认真地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12点午睡时间,小朋友哭着要找妈妈,老师抱在怀里安抚了一会儿,就这样抱了一中午,我深深感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不易,她们的爱心和耐心也深深打动了我!
第二天,我以为小朋友会抗拒、哭闹着不去幼儿园,可是她没有,只是说不想让妈妈上班,我知道其实她内心是喜欢幼儿园的,只是还没有熟悉,到了幼儿园依旧哭,但是她找到了一位可以依赖的老师,于是做了一天老师的“小跟屁虫”,老师说即使这样,她依旧是有进步的,午睡时间不哭着找妈妈了,有什么想法会好好跟老师表达了。
第三天,早上起床嘟囔了一句不想去幼儿园,经过一番沟通不再说了,也配合着穿衣、扎头发、收拾小书包,但是到了幼儿园哭着不肯下车,最后只能强抱着去了教室,交给老师,此刻,妈妈的心又一次碎了。。自我安慰道:为了孩子更快融入新环境,我必须放手!
为了减轻小朋友的分离焦虑,每天下午尽量做到第一个去接她,然后鼓励她,与她多聊聊幼儿园有意思的事情。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告诉我第一个星期是最煎熬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小朋友,家长的各种担心,小朋友的各种不适应,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小朋友每天能进步一点点,那都是倍感欣慰的!或许未来的有一天不是小朋友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