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感悟来自于语文老师的一个关于“玉米”的问题。当我上完课后打开手机,看到了来自3.3班语文林老师的的一条语音消息,她说在学生的作文中写到了运用科学知识的例子,学生说把玉米丢进水里会浮在水面上,但是林老师认为玉米有重量应该会沉底,但是学生坚定的说在科学课上做了这个实验,于是林老师就有些拿不准了,发了消息来问我,想看看是不是冤枉了学生,想看看到底是谁说错了。
我最开始想到的是我们确实在课上做了这个实验,是《混合与分离》里我拿来做引入的一个例子,确实也是带了学生做了这个实验。于是便立刻回复了林老师说物体的沉浮取决于密度,玉米一般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会浮在水面上。
但是转过来我想了一下,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们实验当中用的是晒干了的玉米粒,它里面几乎没有水分了,相对来说密度较小,确实会飘在水上,但是玉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刚刚采摘下来的或者是新鲜的玉米,它们其实密度一般会大于水所以会沉在水里。这么一想,我发现前面课上所讲的确实不够详细,没给学生说清楚,当时介绍材料时候只是说了一个玉米,让学生以为只要是玉米就能浮在水面上,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发生。于是在后面的课上我首先表扬了同学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和学生们解释了我当时没讲清楚的地方,让学生对于沉浮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之所以对这件事感受很深,是我从这件事真的发现了学生们是会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其他的学习中去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是能带给学生帮助的。也认识到了,要更加注意细节,要意识到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还没有那么全面,我们上课前多思考一些,让课程更细致一些,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正确的、科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