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难当,好的班主任更难当,明察秋毫、火眼金睛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但并不是毫无办法的。
咱们继续来说对于偷玩手机的同学如何处理。
听话懂事的小孩需要我们醍醐灌顶、金刚怒目式的教育,对于像小宁这样,自视甚高、倨傲无礼的小孩,我们则需要一上来先灭掉他的威风。他既乘势而来,自然是信心满满,我们偏偏要用冷处理的方法淡然处之,让他一鼓先作气,二鼓气渐息,三鼓气已衰,这时,我们再找准时机,一击即溃。
小宁最开始来找我时,她自己还完全没有放下面子,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她气鼓鼓地来,气鼓鼓地走。但手机毕竟是相当重要的东西,所以尽管她百般无奈,也一定是要低声下气地来解决问题的。
可是我的态度却是单刀直入:“小宁,你说说,你为什么来找我?”
小宁说:“我来找你要手机。”这一个“要”字,就说明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原则问题,不能一带而过。
于是,我接着问:“你的手机为什么在我这?”
她看看我,很无奈地承认:“因为我没有交手机。”
好,认识到问题的基本面了,但还要继续深化。
我问她:“为什么不交手机?”
她说:“不想交。”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很多孩子都会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我不想做的事就可以不做,同样,我想做的事就一定得照做!这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风气把教育弄得非常被动,所以一定要杀杀这种邪气!
我不疾不缓地说:“你不想交就可以不交,依你的逻辑,那如果我按照班规……”
我故意在语言上留了白。
原谅我无法在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时刻直接说出“没收手机,家长到校”这样的话,我的对面,是一个年轻气盛,自视甚高的小女孩,她还没有对我心悦诚服,也不肯了解我的良苦用心;她的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不是我管理上的合伙人,在这种种不利情况之下,我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但我的留白并不是留白,因为班规毕竟是白纸黑字地写着了,“未按时上交手机,在校时间玩手机,班主任需和家长联系,共同解决欺骗问题。”
如果是家长不给力,这时,学生反而是更容易的突破口。
她听了我留白的话,顺着我引导的方向走下去,自然知道我要如何处理。但这种处理办法,她是不认可的,这时,她就要跟我讲条件了。
果然,她死死地盯着我说:“能把手机给我吗?”
这就好像一个罪犯杀了人,扭头对警察说:“能让我走吗?”一样,这说明,在她心里,没有校纪班规,没有规矩方圆,只有自己。
这正是我要教育她的痛点所在。
一定要引导她真正意识到错误的根源,能够从内心认真地悔改,这样的教育才有效。
于是我继续问她:“做错事,就要受罚,就要弥补,这点,你懂不懂?”
她点点头。
我继续说:“我们的班规不是针对你一个人,而是面向大家,也是被大家认可了的,对吗?”
她又点点头。
“你是班干部,本该以身作则,成为班级同学的榜样,可你却带头破坏班规,你说,该怎么处理你?”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把处理办法交还给学生,可以让她自行承担责任,也可以稍微缓解一下紧张气氛。
她想了想,抬着头,心不甘情不愿地说:“怎样都行。”
这是一句应付的话,“怎样都行”就是“怎样都不行”,看似软泥一团任君处置,但实际却绵里藏针处处机关,如果这时,你说了你的要求,她看似全盘接受,但实际上并未认可,尽管可能会短时间照做,但很快就会故态复萌,所以,必须让她自己说出个所以然来。
她发现我始终不肯退步,于是拔高了声调说:“都说了怎样都行,为什么还不行呀!”
狗急跳墙是敌人最后的挣扎了,这是孩子对家长的撒手锏,一般只要他无理取闹到了该自食恶果的时候,他就会用这种歇斯底里的方式来吓唬家长,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就缴械投降了。但我是老师,我要对这个学生的一生负责,原则问题绝不退让。
我依旧笑容满面地说:“所以呢?到底是怎样呢?”
她终于像泄了气的皮球,萎顿下来,说:“我做一个月的卫生。”
脾气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一旦第一口气泄了,后面就没脾气了。
我继续说:“这是班规之外的惩罚,因为你是班干部。”
“行行行,都听你的。手机能给我吗?”她又气急败坏了。
敌进我退,永远都是最好的方法。
我就喜欢静静地看着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看到我不说话,她的语气又缓和下来了, “手机……”
“嗯嗯,放学咱们解决。”
放学时,怎么解决?咱们明天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