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对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了自己的思考。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总结下来就是那几种原因: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或者是天灾人祸。但总的来说一个王朝的崩塌都是从自己的内部开始的。
我感觉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初期都是处于治世的阶段,像唐朝的贞观之治,朝廷使用的都是规划土地,安抚民心的政策。以此起到休养生息的作用,同时就产生了大量的自耕农。(自耕农也就是自己拥有土地的农民,其特点是比较分散、力量薄弱)自耕农的存在是可以稳定政权的。
大部分的封建王朝的终结其起因都是农民的暴动,准确说也可以是流民的暴动。而自耕农的存在,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喜分展性和力量薄弱,他们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反抗。但到了每个封建王朝的中后期,朝廷的腐败和昏庸,会造成底层人民的不满。而自耕农的脆弱,很可能因为一场大病或者一场天灾,而导致倾家荡产,他们不得不把土地卖给那些有钱的地主和官僚。每个朝代的土地兼并都法避免,这使得大量的自耕农变成佃农或流民,以此聚集了起来,他们的生活已经不能像平常的小农经济一样自给自足。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和生活的压迫,他们只能群起而抗之,反抗的激烈一点就变成农民起义了。虽然不可能每一个农民起义都推倒封建王朝,但农民起义的发生,也代表着这个王朝离覆膜不远了绝大多数封建政权以此轮回。总的来说,封建王朝心衰与自耕农的数量有关系。
一些粗浅见识,还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