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河北永清县,老刘正在挖地基,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地面莫名出现一个大洞。老刘定睛一看,不禁吓了一跳。没想到,等他壮着胆子进入洞内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急得他满头大汗。
这天,瓦屋辛庄村的老刘叫来几个儿子,正在自留地上挖地基盖房子。没想到,老刘一铁锹下去,地面上竟然突然塌下一个大洞。
“难道是挖到刘练墓了?我们就要发财了!”老刘突然惊喜地说道。
原来,此地一直有个传说,相传清朝顺治年间,村里出了一位名叫刘练的翰林。因为他聪明能干,官运亨通,家境十分殷实。在他去世后,他的后人还用18缸银子作为陪葬。
可自小在村里长大的老刘,只看到过刘练墓地的残垣断壁,连个清朝铜钱都没有捡到过,更别提18缸银子了。如今,眼前这个深不见底的大洞,会不会就是刘练之墓呢?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要发财了?
想到这里的老刘,顾不上儿子的劝阻,执意下到了洞里。可还没走几步,光线变暗,前面顿时漆黑一片。
老刘点燃随身携带的蜡烛,顺着半米深的通道,弓着身子继续往前探索。没想到,这个通道非常奇怪,七拐八拐后,老刘竟然迷路了。
此时急得满头大汗的老刘,突然想起老辈人的话:刘练生平敏感多疑,他害怕外人盗墓掘坟,便在墓道前设置一道迷宫,让盗墓者有去无回。
“难道自己今天就要死在这里吗?”老刘想到这里,身体不由得瘫软在地,蜡烛也随之熄灭。
就在这时,老刘突然发现,在漆黑的地面上,赫然透出一道白光。“出口!”老刘兴奋极了,一个箭步冲上去,顺着白光一把推了上去。
老刘猛地探出了头,却发现出口处竟然是一处牛棚。更奇怪的是,这处牛棚位于村西,而自己家则处在村东头。难道说,这个地下迷宫竟然纵横整个村子?
来不及多想的老刘,一口气跑到村里,把此事一五一十地上报给村长。村长觉得事情重大,找来县里的专家一探究竟。
可等专家勘探完,却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地下根本没有墓地和迷宫,而是一处地道!
整个地道为圆拱形、立体青砖结构,最高处接近1.8米,最矮的地方只能弯着腰前行,宽度可以容纳两人通过。通道内不仅有藏兵室、迷魂洞、翻眼、掩体、闸门……等军事专用设施,还有登山台和通气孔。
通道内五步一弯,八步一拐,道路如蜘蛛网分布,没有指南针的帮助,很容易迷失方向。据专家统计,这片纵横方圆300多平方公里的地道,整体结构就是个“卍”字型,很可能和当时人们的信仰有关。
那么,如此大规模的青砖结构,又是什么时期修建的呢?
此时有人提出,这里是不是抗日战争时修建的地道。但是,很快就有专家推翻了这种说法。因为,当时的地道是纯土质结构,老百姓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物力,来修建如此大规模的青砖地道。
很快,有人在地道里发现了宋朝时的古钱币,结合北宋官窑烧制的30×16×8厘米的巨型青砖,与早先发现的,雄县祁岗宋代地道砖,属同一规格判断,此地道属于北宋时期修建。
那么,又是谁在此修建大规模的地道呢?地道的用途又是什么?
专家查遍史料也没有丝毫收获,难道说,这个大规模的军事地下工程,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此时,有人在《杨氏族谱》里发现,一段记载杨延昭的事迹中出现这样一句话——“奉旨秘修战沟”。难道说,驻守边疆的杨延昭负责督建了这处地道?那为什么要秘密修建呢?
原来,永清县在北宋年间正处在宋辽边境的位置。两国定下“澶渊之盟”后,规定双方不能再加固城墙,不能再修建河道,更不能修建军事用途的防御工事。
而赢弱的北宋面对虎视眈眈的辽国,不能选择坐以待毙,只能秘密修建地道,当做防御系统。因为此事秘而不宣,所以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
2006年,这处被称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被定名为“边关地道遗址”,后来又以“最长古战道”打破了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