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强算在广告行业跌跌撞撞了5年,几乎把不同岗位和工作内容都体验了一遍,总听到有人问:
“我想做广告(或某某岗位),你觉得怎么样?”,
“我是新人,要如何才能快速提高自己?”
表面上有区别,核心问题是一样的:因为对行业涉足不深,没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路子。沟通后发现,许多人对广告行业的理解大多比较片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往下看,我想告诉你广告行业纷繁花哨的外表下的一些“真面目”:
1.商业逻辑
广告新人最大误区之一,是被各种花里胡哨的岗位或工作技能给带跑偏,我听到最多的话是:
“我擅长写文字,所以我要做文案”,
“我学的是设计,我要做一名设计师”……
特别是广告相关专业,学校大多只会针对性的教你某项理论或技能。
问题在哪呢?
首先,这是狭义的理解和学习,会让新人对行业整体没有一个逻辑认知,遇到很多问题和一些方式方法时,只能片面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只识局部,没法开拓更多思维可能。
回到百年前广告行业初诞生的时候,商业和销售的需求促使了广告的形成,那时的产品和受众都相对单纯,人们针对销售问题思考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最早的广告。
因此,所有广告的背后,蕴含着的是商业需求和商业逻辑,只有当广告满足其条件,才会成立,否则要么是艺术,要么就是垃圾。
所以,广告新人最先该明白的,是先放下你对广告创意牛逼天马行空的幻想,沉下来多了解和构建自己对市场、商业的逻辑思考,用更务实(也就是销售)的思维看待广告,很多问题也许会更加清晰。
2.理性与感性
很多广告新人觉得做广告就是做创意,把广告归为艺术一类,俨然一种文人骚客般的感性创作,展露自己的一番见解,便是好的;结果就是对月当空,憋着脑袋想方案。
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
当你掌握了广告背后的商业逻辑,做了、看了无数案例,研究透了成功广告的模型后,你会发现,所有东西都是有迹可循。
我更喜欢将广告比做数学,数学最重要的是啥?
逻辑推理和计算。
广告也是需要有一套严密的逻辑推导(策略)和创意计算,在有边界的河道里浪起来(做创意)才是真的浪,不信你到大海里浪,分分钟淹死你,影子都看不到。
3.旧与新
广告行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技术的升级,已跨入了另一个时代,特别是在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随时担心跟不上步伐。
很多广告新人问我,学习广告可以看什么书,我还是会优先推荐“旧广告时代”的书。
广告这门学科是一种人为总结,它的核心理论和根本逻辑是依托存在的。它很简单,不论如何发展,那几套祖师爷归纳的理论都能对应运用;它也是复杂的,却不是复杂于新的逻辑发现,而是同一理论的多样化呈现。
一句话而言,广告新人好好把行业经典读透,(要学会理解和变通)对于最新的一些行业内容,择优而读,记住他们更多是方式呈现的变化。
4.兴趣拯救
做广告最有利的学习,也许并不是看多少专业书籍(当然基本的常识要知道),而是在于你看的“书”有多杂,这里的“书”可以指任何你获取信息的方式。
我们上面说到广告行业是一个在河道里浪的地方,当你通过专业提升逐渐把自己的河道建好后,怎么“浪”起来就看你有多丰富的“量”了,这个绝不是看几本专业书或者几个案例就能解决的。
曾经带过一个新人,勤勤恳恳,一心想做文案,每天抱着专业书啃,甚至在做项目的时候还边翻着书边写,这就有点吓人了。
广告的创意来源于生活和人性,社会就是最好的素材库,不论小说、电影、音乐、话剧还是美食、建筑工地,任何方面都会有取之不尽的灵感素材,
做广告的人要学会去不断接触新的领域,同时学会发现和思考,否者谁也“救”不了你。
5.发现与思考
提到要发现和思考,这其实是广告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专业素质,一种下意识的职业病。
比如我最早做电视的时候,看新闻和节目总会去看内容背后的策划思路、拍摄方式、剪辑技巧等;做影视广告的时候,爱上看电视广告,想着办法找国内外的广告看;到了做品牌,逛街的时候都在想这个店的设计、定位、人群画像……
行业新人或者行外人听了也许觉得太可怕,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但我想说,正因为这样,生活才有了更多的乐趣。你想,同样的世界,你能比其他人看到更多的东西,更丰富的体验,甚至你也能创造这样美好的事物,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当你把这种发现和思考成为一种下意识习惯,就跟呼吸一般没有负担,这时的你,随时随地在积累和学习,这也正是同样起点的人为什么有能力提升飞快,有人原地不前的原因之一。
6.人情世故
最后提一个很多新人不太能接受但又必须接受的点:广告行业是一个社会性质的行业,同样具备商业属性,同样具有其他行业一些好与不好的东西,人情世故是必须得经历和了解的,包括跟同事、领导、客户、第三方等各类人的交道,情商有时比智商重要。
广告新人,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新人,抱着美好的憧憬,抱着“明辨是非”的单纯一头进来,遇到一些违背过往认知的事便惶惶迷茫了,其实都很正常。
不管你是否在广告行业,任何社会性质的工作,慢慢会发现别人看重的更多是利弊,而不是对错,特别是广告行业,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地方,你要随时根据当下的情况去思考和决策,而不是冒然坚持自己所谓正确实则稚气的观点和脾气。(底线和原则的事情除外)
In a word:
做与你能力匹配的事情,要么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END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关注VX:<广新社>,发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