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学姐z和s,07年她们本科毕业一起去了同一个单位,但从此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学姐z是工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她特别向往婚姻,于是早早的在单位找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生了个小女儿。她是一个相对懒散的姑娘,对工作要求不高,完成任务即可。虽然是孩子妈妈了,仍然会在办公室里摆上整箱整箱的零食,经常买在我看来昂贵而时尚的衣服,每天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隔三差五的,还会买个好几千的包包,背一段时间厌烦了,就会送人。在我们那个宣扬艰苦朴素的行业里,显得特立独行,但她并不在乎领导和同事的眼光。她还因为厌烦公立学校的送礼和需要补课,让孩子一直上的比较贵的私立学校。
我以为像她那样的花钱,应该不会有什么积蓄,但是这几年,她换了更好的车,换了更大、几乎与单位门对门的房子,还给农村的公婆买了一套小房子。
而学姐s不同,她来自贫困的山区,是贫困到没饭吃的那种。她工作特别努力,特别上劲,曾经低血压到扶墙走路,依然坚持上班,所以很快她就升到了主管的位置,拿着学姐z将近两倍的工资。
可是她什么钱也舍不得花,不打扮自己,不买任何非必需品。她靠自己也在这个城市买了两套房,其中一套也是为了离单位更近,不过她选择了相对便宜一点的老房子,仍然需要走路20分钟。14年我曾因借调到她们那工作,租过她的房子,和她同住过一段时间。她的房子里几乎没有家具,她和母亲的早饭和晚饭都只是一盘青菜,生活真的是简朴至极。
她也因为忘我的工作和疏于打扮,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直到去年年初,嫁给了在另一个城市服役的军人,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听说,通常都是她周末乘火车去看望他,一跑就是好几个月,直到军人去了更远的城市,周末无法往返。再后来,听说学姐s生病了,住了院。等我知道的时候她已经出院了,我去他们单位看她,她瘦了很多。
我曾问过学姐z,“是不是你家里一直在支助你,你才可以过的那么随意?”她说,她花的都是他们两口子挣得钱。我又问,“虽然你们薪资不错,但也不算特别高,怎么感觉你有花不完的钱呢?”她说,她只是不攒钱而已,不像别人有很多的积蓄。当她有什么想法和需求时,就会攒一段时间,攒够了就满足自己。我不甘心,又问道:“那你不给孩子攒钱吗?”她很肯定的说:“我为什么要给她攒钱,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没有花家里的钱,那我的孩子以后也应该靠她自己,过上她想要的生活。我挣钱就是为了花钱,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快乐。”
我也问过学姐s,为什么要把自己弄的那么辛苦,攒那么钱干什么。她说,她和我们不同,他父亲的生病和去世,花掉了她很多钱,她还要养她的母亲,虽然现在挣得不少,她也不敢随意花钱。
这也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观吧。而我介于她俩之间,严格的说更像学姐s,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小的时候,我的家庭条件也是比较不错的,那时的我也真的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恨不得一分钱也不留到明天。后来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一贫如洗,我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喜欢攒钱,看着积蓄里越来越多的数字才会觉得有安全感。
其实,我心里一直十分羡慕学姐z那样生活的人,我观察了身边像她那样的人,真的感觉是越花越有。反而是卯足劲攒钱的人,越省越穷。当然,这里的花钱,不是挥霍无度,买到破产,而是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更好的生活,为了能得到这种更好的生活,激励自己更努力的挣钱,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人们都说,女人的快乐就是买买买,可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买买买的乐趣。相反,花钱总让我觉得不安、不值。我总觉得商场里的衣服太贵,不值,喜欢去淘便宜货,又因为自身审美水平有限,淘来的不是积压就是扔。对于自己喜欢的或是可以提升自己的东西,总倾向于去找免费的资源,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还浪费了时间。但,即使我认识到这一点,也仍然无法做到对自己放手。或许,像哪本心理学书里介绍的那样,在我心里,是觉得自己不值那些价钱吧。
最近,我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情,要不要让婆婆回家,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家务则请一个钟点工来打理。这样,我不仅可以腾出时间来学习和写作,还可以避免婆媳长期相处带来的种种麻烦。而且我向来最厌恶的事情就是做家务,再也不用做了,是不是心情也会更舒畅。然而,我也不知道这种舒畅是不是可以抵得过请家政花钱带来的愧疚感。我自己也不明白,我到底在纠结什么,以现在的经济条件,请一个家政完全没有问题,甚至不用动用工资,自己的外快就足以支付,而且节省的时间我也不是用来玩乐,为的也是提升自己,可就是有那种不舍和不安的感觉围绕着自己。
有时,我也问自己,我这么努力的挣钱,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嘛,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就是更好的生活嘛。
我想,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强大吧,无论是经济还是内心。我需要更加努力,努力挣钱,努力花钱,让花的钱配得上那个更好的自己!我需要成为足够优秀的人,能够自信的穿上心仪的衣服,用精致的物品,参加不菲的培训课程,只因为那样的自己值得那样的投入,经得起那样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