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来自龙门中学林志超老师和黄友滨老师就七年级生物学科《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课题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师生承载,又会是怎样的课堂情景呢?
林志超老师通过导学案去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循循引导,进入细胞分裂的新课。让学生通过对比(细胞分裂和分化)、请学生上台观察不同组织的永久装片等一系类课堂活动总结出细胞分化以及人和动物体四种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课堂上,林老师环环相扣,注重知识点梳理细致,重点内容当堂记忆,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黄友滨老师在本节课堂中充分运用了“问题教学法”。他首先以“人是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如何发育的呢?”这个问题生动有趣地引出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然后利用多媒体、显微镜观察各组织装片、实物(猪蹄、猪肉、猪肚)演示给同学们看,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观察由宏观到微观、体验由感性到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黄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新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精神饱满,语言生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展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彰显了独特的教师风采。
同课异构结束后,来自兄弟学校听课的生物老师全部聚集在一起,展开了评课研讨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与巧妙构思。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风格,却都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理性探究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最后,安溪县进修学校生物学科教研员林柏生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详细的总结,并对龙门中学今年生物中考取得的成绩做出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要求老师们多关注新课程标准,多做实验,将专业的学科理念与教学行为紧密连在一起,尽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教师风采的同时,通过研讨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正可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