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幸福,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获得幸福。然而,有一种观点却例外,在这些关于幸福的理论与思想中显得鹤立鸡群、独树一帜,那就是“只有规避痛苦,才能获得幸福”。
同样是想获得幸福,正向思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幸福,逆向思维则聚焦于如何规避痛苦。这个幸福-痛苦模型就是让我们在想办法获取幸福的同时,关注痛苦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用规避痛苦的方法来获得幸福。
哲学家叔本华就持有这种观点,他说: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受意欲驱使的,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假如你的身体健康无恙,但有一个地方受伤或疼痛,你的注意力就会始终集中在那个受伤或疼痛之处。于是,你生活的总体舒适感会因为这一处伤痛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按照你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违背了你的意愿——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件事情就会占据你的头脑。然后,你就会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你所愿发生了的事。
因此,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智慧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规避痛苦。由此,关于如何获得幸福,他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中肯的建议,那就是:
要节制欲望,从而规避痛苦。你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 你不该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期待;你也不要热烈地追求尘世中的一切,不要强烈地抱怨你的计划落空或事业的功败垂成。
叔本华说,只有这样,痛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规避,对痛苦的规避就意味着人生的幸福。 除了叔本华,还有一个非常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幸福的人,那就是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做过一次非常精彩的演讲,它的内容出人意料,在这次著名的演讲中,他从反面阐述了六种可以获得痛苦的方法。前三种来自强尼·卡森的一篇演讲文章《怎样得到痛苦》,而后三种则来自查理·芒格对人生的思考。
这六种获得痛苦的方法分别是:(1)摄取化学品来改变心情和感受;(2)嫉妒;(3)怨恨;(4)别做可靠的人,别忠贞不渝地做你所热爱的事;(5)只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学习,尽量别从其他人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6)在生命的激流中,遭遇到第一个、第二个或第三个重大挫折时,就此沉沦下去,永不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