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活动观的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情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已有知识,运用语言和策略,通过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文化知识,建立基于主题的知识间的关联;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进而联系个人实际,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用英语表达所学主题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此活动观目的是让学生在意义探究中学习语言,建构新知,内化所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判断。 它的设计理念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此活动的实践路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英语学习活动观可分为: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学习理解---基于语篇建构知识)、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应用实践---深入语篇转化能力)、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迁移创新---超越语篇形成素养)九个阶层。活动观中的活动不是表面、浅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而是围绕真实情景,运用所学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活动,是以促进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点包括整合性、关联性、层次性、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做中学”,发展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和发展性(适用于不同主题,不同语言难度和不同认知层次的语篇学习和意义探究,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组织有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一、感知与注意活动:要围绕主题创设语境,以终为始,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未知,产生学习需求;同时为学生铺垫必要的语言和背景知识,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活动: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意义探究中来,学习和运用语言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在组织这类活动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学习和建构新知。
如何实施有效的应用实践类活动
一、采用个体、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将所学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转化为能力,深化对意义的理解,为运用所学习语言形式和知识结构解决真实问题,实现迁移创新奠定基础。
二、注意倾听学生表达(注意学生内化的质量),关注学生在知识建构或意义理解方面的问题,通过提问或追问,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语言知识和隐含意义的理解,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如何引导有效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要与学生生活建立紧密关联,要能够调动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结构、思想观点、策略方法等,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体现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