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关于某某之为病的句式,提示这就是这一经病的提纲。作为提纲,必须说明这经病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如太阳病,它的主要证候,主要内容是表证。同时,它应当表述出来这一经病主要证候的,或者是临床表现,或者是病机本质,或者是病变特点。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提纲,它提示了这是一条表证的临床特征,说明了太阳病主要是表证,主要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脉浮:“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它体现了体表受邪 ,由于正气,卫气抗邪于体表,气血浮盛于外。气血的趋势都是向外的。因为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运动状态的,当气血浮盛于外时,脉象也应之而浮。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一分浮脉就在一分表”。应当注意,脉的浮与不浮,当与这个人的基础脉象相对照。如胖的人和瘦的人基础脉象就不同。
脉浮的另一个特点,“轻取即得,举之有力”,他提示了正气抗邪于表。而不是“轻取即得,按之中空”,这是芤脉的脉象。或者是轻轻一摸,脉一点力都没有,这是虚阳外浮。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浮脉。
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
①、荨麻疹病人:每天晚上痒得无法入睡,用了凉血的、燥湿的、祛风的、止痒的药都无法康复,到了晚上就痒。脉象浮,皮肤痒为表证,表证应当发汗,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每晚临睡前喝药后,多喝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病重连发三天汗。病愈。
②、小儿肾炎病人:采用西医手段无法见效,病程较长,头面水肿,尿化验各项指标都很糟糕,脉象浮,头面肿为表,“上半身肿者发汗”,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连续发七天汗,病愈。
③、黄疸病人:好几月黄疸未退,病人为阳黄,急性黄疸性肝炎,黄的颜色鲜黄如橘黄,黄如腊染,脉象浮,身上痒,湿热在表,这是表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发七天汗,黄退病愈。
不要认为只有感冒才有浮脉,皮肤病,皮肤过敏,身上的瘙痒,包括牛皮癣,只要脉浮,都可以用解表的方法治疗,浮脉主表,是泛指表证而言,并不能够限定在它就是太阳表证,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有的表证,它都是脉浮的。
头项强(jiang,通僵)痛:是头痛,项强的意思。“头痛”主要是后头部疼痛。“项强”主要是后项部拘紧不柔和,后头和后项部是太阳经脉所过,那么这是太阳经受邪,经气不利的一种表现,这个症状才是诊断太阳病的一个定位性症状,没有头项强痛不能诊断为太阳病。如果病人脉浮,偏头痛,有耳聋,目赤,脉轻取即得,带弦象,诊断为少阳经脉受邪,为少阳头痛。如果病人为脑门痛,目痛鼻干,满脸通红,脉象浮,诊断为阳明经脉受邪,为阳明经的表证,只有后脑至项颈部强痛,兼有脉浮,才能才能诊断为太阳经脉受邪,为太阳表证。
而恶寒:“而”字不是表并列,而是一个进层连词,有而且、一定的意思。因为太阳表证是风寒邪气伤人体表阳气的证候,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阳气不足,温煦肌肤的功能失司,自然就感到怕冷、恶寒。“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当“肾阳不足,表阳失助”的时候,是真正的表阳虚,也会出现恶寒,所以这个恶寒是外寒伤表阳还是里阳虚导致的表阳不足,一定要结合脉象来看。脉浮肯定是外寒伤表阳。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头项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势力范围,而太阳本寒而标热,头项受寒则僵硬、发紧,所以强痛,恶寒为太阳本证,《内经.天元纪大论》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本气为寒,所以太阳中风会恶风,比恶寒轻,太阳伤寒会恶寒,但恶寒重。即使是温病,由于所犯为太阳之表,所以也会微恶寒。
总之,只有这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个症状结合起来,脉浮提示邪在表,头项强痛,提示邪在太阳经,恶寒提示外来的风寒邪气伤了太阳的阳气,才能判定为太阳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