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要有对方意识。还要有身份意识,还要有场合意识。接受美学强调文学欣赏和接受活动中读者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双向交流活动,朗读必须关注接受者、受众的具体期待和需求,这就是专业朗读人才培养中反复强调的对象感。看来,朗读作品不仅要靠优美的声音、恰当的技巧去包装,更要去与受众的内心产生交流与呼应。从朗读前的准备到朗读的过程,让读者始终要把接受者放在眼里,藏在心里,也就是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用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朗读效果。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听者,我们一定要将朗读,真真正正的送到听众的耳朵里,送到听众的心田里。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就忘记了朗读的目的。
2021年12月22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记!!阅读习惯!!(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三,凌晨,上海市,北部,宝山区!)。 在“互联网”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