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阳明心学笔记

继续学习阳明先生的《答欧阳崇一书》,在第三段中,欧阳崇一来信云,阳明曾说为学只是一件事,不能说为了培养良知就不去做为学之事,这是将其分为两件事。欧阳崇一问道,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良知,宁可不做事也要培养良知也是良知,这两者为何是一件事?良知落实在具体的事情上也是分轻重缓急的,有时因为形势紧急或者筋疲力尽而无法做事,难道因此就不称之为致良知了吗?

阳明回答道,将为学之事和培养良知看做两件事是不正确的。君子之学只是“集义”这一件事,“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因此君子之学就是“致良知”。然而世事纷纭,酬酢万变,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阳明指出,只有做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情才是致良知,而谋求力所不及之事不是致良知。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宁愿不做事也要培养良知,那他就有功利之心,就会计较成败得失、爱憎取舍,就属于“义外”的自私用智,就会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病。最后,阳明以《大学》“恶恶臭,好好色”为例,说:“曾见有恶恶臭,好好色,而须鼓舞支持者乎?曾见毕事则困惫已甚者乎?曾有迫于事势,困于精力者乎?”简言之,做力所能及的为学之事,这不会让人感到形势紧急或者筋疲力尽,因为“致良知”就如同“恶恶臭,好好色”,只要意诚心正就不会将为学之事和培养良知看做两件事。反之,将两者分离来看、来做的人,要么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外做这两件事,要么就是在做学问的事情时虚伪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学习阳明先生的《答周道通书》,关于事上磨练。 来信中说道:“求道做学问在事上进行磨练,一天之内,不管有事没有事...
    快乐大拙阅读 421评论 0 7
  • 【原文理解】第一节,黄勉之向先生请教道心人心。先生说“率性之谓道”,就是道心。如果增添了一些人的私欲就是人心了。道...
    快乐大拙阅读 754评论 0 3
  • 本周学习阳明先生的《教约》,文中主要是写给老师说明如何教育孩子的过程,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首要强调礼仪:...
    快乐大拙阅读 1,053评论 0 2
  •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初秋的凉意,新的一天开始了。美好的一天还是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读家...
    快乐大拙阅读 1,417评论 0 12
  • 再读《与辰中诸生书》感悟之:关于事上磨。先生通过对科举、日常琐事的态度,来说明事无大小,只要不失去志向,举业之事也...
    快乐大拙阅读 937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