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理解】第一节,黄勉之向先生请教道心人心。先生说“率性之谓道”,就是道心。如果增添了一些人的私欲就是人心了。道心本无声无味,故称为“微”。那么依照人心去做,就有许多不安稳的东西,故称为“惟危”。
第二节,黄勉之问,中等程度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上高深的学问,你讲了他也听不懂,要不能他讲可以吗?先生说,不是圣人不给他讲,圣人心中恨不得人人成圣成贤。只是人的资质有三六九等,所以要因材施教。中等程度以下的人,讲什么天性呀天命之类的,他也不理解,要慢慢地进行开导。
第三节,一人问,读书记不咋办?先生说,只要晓得,理解了,为什么要记得?实际上要理解也是次要的,只要使自己本体心中明朗清楚就够了。如果只是记得,就无法理解。如果只是理解,就无法使自己本体心中明朗清楚。真正的学习,就是用那颗本心去体悟,去感知。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就是要去感悟先生的心,与之心心相印,就是走在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上。
【读家书有感】今日读学友家书《 越担当越成长》,很受启发。特别是结尾的提示:不仅素其位而学,还要素其位而行,阳明心学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他是一个长期寻求,持续在生活中践行, 通过事上磨练,满心感悟的过程。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致良知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听点评感悟】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保持内心的觉察,以良知之心扫描自己,圣人之心在于诚。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让良知始终主导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