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到漯河参加河南教师读书会的线下沙龙活动。活动结束之后,与会老师一起到校园合影。
女老师站在前排,男老师站在后排,站好队后,教育时报的代编,拿起手机,准备照相,对准镜头一看,两边的老师还没有照全,代老师就指挥道:“大家再往一起站,挨近点儿。”于是,大家就再往一起凑凑。代老师再看镜头,估计还没能把所有老师都照进镜头,这次代编再次开口:“再凑凑,凑紧点儿,像石榴籽儿一样。”代老师谢谢一说,我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几个石榴,剥开以后,一粒粒光亮,带着粉红色的果实,像一粒粒粉红的水晶石,亮晶晶,里面的一粒粒小白籽都看得清清楚楚。石榴果实像一粒粒玉米,果实很饱满,挨挨挤挤。也许大家都想到这儿了,老师们又使劲儿往中间靠近。我明显赶到左边的王老师往我这边靠近,再靠近,而我也把这力量同样传给右边的老师。
“好了,好了,这次可以了!”代编一句话,我们的队形静止了。
“西瓜甜不甜?”
“甜!”
咔嚓咔嚓——相机的快门被按下。
“别急,再来几张。”永芳老师走出队伍,接过代编的手机,让代编站到合影的队伍里,他当了临时摄影师。
“代编帅不帅?”
“帅!”
咔嚓咔嚓——几下子就把大家的笑声定格在了照片里。
这件事过后许久,代编的“靠近点,像石榴籽儿一样”这句话还是让我难忘。好形象的一句话!简单的几个字,让大家听了就马上明白。
还是那一天,读书沙龙九点开始,八点半,代编已经和几位老师早早来到会场。我是见过代编几次的,但还没有正式跟他说过话。在我的意识里,认为代编是不认识我的。可是代编跟老师们一个个打招呼,走到我跟前,脱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娜茹,大老远过来,辛苦了!”在排位置的时候,代编让今天参与分享交流的老师坐到挂着横幅的一边。因为这次我不参加分享,于是我就在对面站着。代老师再次走近我:“娜茹,你也坐到那边吧。”“可是我这次不参加分享。”代老师上下打量我,接着说:“就坐在那边吧。娜茹今天穿的衣服颜色鲜艳,照相好看。”我一听便笑了。没想到今天随便穿的衣服,还穿对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行人要去许慎文化园游览,而代编却匆匆离开了,他的工作还没有完,他还要在第一时间把活动通过报纸公众号报道出去。
说到代编,不得不让我佩服。除了幽默,敬业,代编的文章写得也是极好。《跳楼,跳槽,跳起》等文章就是最好的力证。
代编的勤奋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天早上六点是他的读书时间,六点多,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总会更新一条读书摘记。有时候明知道他在外地活动,但是他的读书却没有一天间断。
这就是代编,教育时报的代编,他是我们河南教师的好朋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