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曾国藩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而现在曾国藩及他的家书,多次被人们提及,忽然有这么个机会,可以听听他的故事,我有了兴趣,竟然很与众不同,人物也鲜活而立体起来。
第一印象,拙。到23岁那一年才考取秀才,之前考了至少7次都没中;学生李鸿章说他的老师儒缓;好友左宗棠评价他才短;曾国藩自己说自己,说吾生平短于才,就是他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很聪明。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又不好、又不是很聪明的人,最后立下了千古大业,救国家于危难之时,不愧他这个名字叫国藩,国之藩篱,他果然是为国家撑起了一片天。
勤能补拙,这个词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辈子笔耕不辍,特别勤奋地喜欢写东西,写日记家书,留下了近2000万字的文字……才有了现在许多曾国藩的著作及家书。
谁说文人不能领兵打仗?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曾国藩硬是用他的拙和诚,练起了一支军队,就是这支湘军最后战胜了太平天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笨人有笨办法,印象深的是,曾国藩带军队,一日行军最多四小时,即安营扎寨,挖沟建壕,每日如此!按他的说法,就是每到一处,就相当于安家了,守卫自己的家,那感觉就不同了,反客为主,化劣势为优势!
曾国藩一生一直坚持的五勤,对现在的我们依然很有借鉴意义。“一曰身勤”,身体要勤,要多动;“二曰眼勤”,眼睛要勤,要多看;“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第四个叫口勤,多沟通;第五曰,心勤,心要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古话真没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数年如一日践行,“勤”字难得,曾国藩确实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