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对于“道德”,我有篇文章特别介绍这个的,正所谓: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德厚可载万物, 德薄则一物不能载。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中传统的道德思想。“修身”是人生事业的第一位,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则身修。人品修养对于成功之前还是成功之后,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立志成功之人,无论最后处于何种地位,都不能忘记德行这个本,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在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人生价值,成为人生路上的大赢家。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古之圣人以为,德比才更重要,只有德才兼备,以德育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当德与才不能兼得时,舍才而取德,正如孟子所言:“舍生取义”。
品德高尚之人,即便是能力有所不及,也会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来获得成功。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为先,德行是行走人生的前提,才能是创造人生的手段,做到德才兼备,才能使人生绚丽多彩。君子,德才兼备之人,君子如玉亦如铁,“谦谦如玉,铮铮如铁”是对君子人格的最高评价,谦谦君子,圆润如玉,以玉喻君子,取其圆润,不尖锐之意,磨去棱角,收敛光华,具有开阔的胸怀,宽广的胸襟。铮铮如铁,突出君子人格中铁骨铮铮的特质,敢仗义执言,不妥协,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挠,有志气,有勇气,有胆有识,立世一尘不染,对人一片冰心,敢于承担苦难。圆润如玉方能名实并重,铮铮铁骨力保务实而不受沽名钓誉之心所扰。如圣人讲究方圆之道,养铮铮铁骨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在人世间游刃有余,成其大事,为后世所传颂。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养一身浩然正气,自古大丈夫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创不世之基业,立不世之奇功。“大丈夫”者,贵在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有一身大无畏的气概,敢于面对生死的考验,勇于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正所谓“玉可碎,而不改其志坚。兰可移,而不减其馨。”浩然正气,一谓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二谓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三谓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浩然正气便是由这昂扬正气,大无畏的勇气光明磊落之气所构成。古之成大事者,心中都有大气象,正是“笑览风云动,睥睨大国轻。俯仰天地之气概。力拔山兮气盖世”,乃浩然正气。
养浩然正气并非易事,《孟子》有言:“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在孟子看来,浩然正气是正义的念头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集义”就是要做正直的人,诚实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
好德如好色,以德服人,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本是中义词,只是到了近代慢慢演化成贬义词了,好色意为喜欢美色之意喜欢美色人之常情,好色是一种在人内心天然生成的本能反应,好德就是一种经过教化之后能自然流露的理性反应。好德之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发自内心,能够在其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并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应该先在好德的本性上而不是其他无关的琐事上下功夫,促进人格的完善提升自己,最终才能够显示出美好的品德。真正的智者将道德修养作为人生最可靠的支柱,将美好的品德根植于心,并付诸实践,象追求人和美好的事物一样去追求它,就能做到好德如好色。自古“得民心则得天下”,民心以德服之,则可留名青史,“得天下”以德治天下,则得民心,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不论从政或是发展事业,德为先。德天下,不仅要为人处世忠于良心,做利己利人之事,为人忠诚,不贪图利益。以德服人,是给他人说话的权利,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了解自身的弊端,并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