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42
【新父母晨诵】
我们需要新的普通学校,新的师范学校和新的父母学校,来培养后一代之新教师与新父母,这是过渡时代儿童福利之泉源。(全集卷四,467)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陶行知是中国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新学校发展迅速,新教育思想广泛传播的时代。所以,新的学校迫切需要新的教师和新的父母。在当代中国,新教育实验从2000年正式启航,2002年第一所学校诞生,我们也就开始构建自己的家庭教育体系,在2005年建立了第一所新父母学校——莫愁新父母学校。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会有孩子的成长。新教育需要新父母,新学校需要新父母,培养新孩子更需要新父母。亲爱的父母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新父母吧!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陶行知先生在百年前提出的"新父母学校"构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愈发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智慧光芒。当现代教育依然在应试与素质的夹缝中徘徊时,重读先生的教育箴言,恍若看见一盏穿越迷雾的明灯,照亮了家庭教育生态重建的路径。
在陶行知的育人图谱中,"新父母"与"新教师"始终是并蒂双生的存在。他敏锐地洞察到,工业文明冲击下传统家庭教育的式微,将父母教育提升到与师范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远见在当代愈发得到印证:当学校教育陷入"知识搬运"的困境,家庭教育却因过度物质化、功利化而丧失精神滋养功能。新教育实验建立的"莫愁新父母学校",正是对陶行知理念的当代回应,将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知识消费者升级为教育共建者。
家校共育的深层价值不在于形式上的家校互动,而在于教育生态的重构。在苏州某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家长与教师共同开发"二十四节气"课程,父母们将祖辈的农耕智慧带入课堂,教师则用科学知识进行现代阐释。这种双向赋能打破了传统家校的垂直关系,构建起平等对话的育人共同体。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当父母与教师在教育现场实现精神共振,教育才能真正回归生命的本质。
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家庭教育场景。深圳某校开发的"家校共育云平台",不仅实现作业批改、通知传达的智能化,更开辟"家庭书房""亲子实验室"等虚拟空间。家长在云端观摩名师课堂,教师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家庭教育盲点。这种技术赋能不是要解构传统家校关系,而是为生命对话创造更多可能。当AI教师开始承担知识传授功能,人类教师与智慧父母的使命,将更聚焦于价值观塑造与人格培养。
站在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回望,陶行知的"新父母"理念早已超越具体教育方法,指向教育本质的回归。新教育实验二十余年的探索证明:当父母放下焦虑与功利,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孩子共同成长;当教师突破校园围墙,以协作者的身份与家庭深度联结,教育就能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甘泉。这种家校共育新生态,终将培育出既能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