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开始每天定闹铃发文章了,虽然不知道效果好坏,但也要用心去做,如果一个月一场活动都没能参加的话,那业绩肯定是完不成了,总不能月月吃灰吧,我还得攒钱呢。
【健身】
健身1次、跑步9km
跑步的时候开始不带手机了,没有了数据的束缚,才能更好的享受运动,毕竟我又不参加比赛,跑得快慢没什么意义,只要对我的健康有帮助就好了。
开始练习爆发力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上肢练得太少了,毕竟去健身房的次数太少,还是需要在家练徒手才行。看来下周开始需要在爆发力训练结束以后,训练一下上肢了。
【阅读】
这周基本上就没有阅读,自从开始用海绵阅读法看书以后,感觉只有大块的时间才能阅读,加之又有2次应酬,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
看来不是什么书都需要用海绵阅读法去读,至少小说、故事不用吧,而且只要是读书了,谁又能说碎片化阅读就不是阅读呢?
每天早上这15分钟的背古诗词,不也属于碎片化吗?可从结果往回追溯的话,谁又能否认它的价值呢?
主题阅读需要质量,需要深度,可对于非主题阅读,数量还是很重要的,下周开始要改一改自己的意识了。
【时间管理】
这周开始做了2件让自己很满意的事儿。
第一是把手机放到远离床头的位置,固定时间起床,解决赖床问题,虽然只是刚开始,但我相信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第二件事,每天洗漱以后,会花15分钟背诵古诗词,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想背古诗词不是一两天了,就从这每天15分钟开始吧!
另外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面对非大块时间(30分钟~60分钟),自己还是不知如何应对,换做以前我会刷刷视频,属于白白浪费,但现在我不想刷视频,我想让它更有意义,可兜兜转转,最终好像还是荒废了。
我喜欢看书、看电影,但又总觉得一本书、一部电影如果一次没看完,会很不爽,看来这种想法也要改一改了,毕竟碎片时间不受人控制,我无法决定它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多久,是否可以用这些时间来练琴呢?可我又怕吵着邻居,导致束手束脚,要不还是看书吧,看杂文、散文,或者TED演讲视频,又或者纪录片,原来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下周开始,要慢慢戒掉漫无目的刷视频的习惯,改用针对性搜索去代替,并且放下心理负担,增加练琴或练书法的时间。
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就越少;你也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然后远离那些你不想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