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两章的通读,现在,小说首尾部分已经确立。
你写出了开头一幕,即主人公“以前”的最后几秒,生活正准备把他从舒适的人生之舟掀翻,将他卷入避之不及的矛盾洪流之中(首),也写出了顿悟时刻,彻底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让他朝着“之后”这个海岸奋勇前行(尾)。
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小说的中间部分了:比如剧情怎么发展?是不是需要列个故事大纲?或者也可以写场景卡?那到底需要多少场景?高潮什么时候到来?是每个场景都制作一个场景卡吗?
这一系列问题冒出来,焦躁挠头之际,估计不少人会被吓退吧?!
别急,一步步来,正如作者所说,小说不是先构建好整部小说的蓝图再写出来的,而是你在写小说的同时,也在构建蓝图,拓展下一步,这个下一步可能是紧跟着的下一个场景,也可能是在许久之后才会上演的一个场景。
前面有个问题提到:需要为每个场景都制作一个场景卡吗?
作者的回答是:是的,需要。
随即就列举了一大堆理由阐述给每一个场景写场景卡的好处,这些我就不多重复了,大家只要明白且明确:最好给每个场景都写一个场景卡。
但这倒不是说,在开始写小说之前,你就必须要完成所有场景卡。
作者的建议是:按顺序先完成最初五个场景和最后一个场景的场景卡,就可以开始写小说了。(如何具体写场景卡能使其效果最大化,后面几章会详细讲解的,勿急!)
写出前五个场景卡,听起来不难,其实不然,因为这几个场景将确定整部小说中的所有要素,并让这些要素各司其职,带动整个故事。
所以一旦你完成前面五个场景,就意味着后面几十张场景卡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显现。也就是说,你很快就会有一个完整的小说蓝图。
总结一下,动笔写小说之前,务必要先写好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场景卡,然后在开篇第一个场景后按顺序完成接下来的四个场景卡,就可以真正动笔了。
上述这些只是个开头,随着写作的深入,想必线索会越来越繁多,千头万绪的,这时候学会统筹安排至关重要。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个工具:文件夹。
这个名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电脑上有,手机上也有,甚至你还可以借助纸笔……那好,大家就按照自己熟悉的习惯,自行选择一种方法,开始建立文件夹,然后再在文件夹下依次建立如下六大目录:
关键人物——每个关键人物都要有自己专属的文件夹,在其中放入他们与故事相关的信息和有他们身影出现的背景故事场景。
世界法则——尤其是如果你写的是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要仔细审视这个你所创造的世界里,什么可能发生,什么不可能发生,为什么。
想法清单——可以把模糊不清或者过于抽象的想法放进来,通过进一步想象,把它扩展成一个真正的场景。也就是说可以把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发生,就按时间顺序整理在这个清单上。
随机场景卡——这个文件夹可以放入你能想到的任何场景。
拓展场景卡——这个文件夹里的场景基本都能被合理地置于你要写的小说情节中,所以这里的卡片需要你粗略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给它编一个号,这样你就能始终注意到每个场景在小说因果轨道上所处的位置。
场景——这没什么好说的,你的小说就指望这些场景呢。
别怕麻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整理好这些文件夹和目录,最后你会发现,你放进去的东西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
尤其在你填充文件夹时,很可能会看到场景之间,人物之间以及背景故事之间会自动关联、协调。
可能有人会问,怎样找到信息填入这些文件夹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握好故事难题(主题)和结局(顿悟时刻)这条主线,然后在人物的现在与过去之间来回穿梭,不断打磨对主人公的认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反复挖掘与故事息息相关的细节。越深挖,信息越多,你笔下的人物就越鲜活。
最高境界下,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编故事,而是在发现与他们有关的事实。
美国作家怀特说:每个有勇气提笔写点东西的人,都值得我敬佩。
这话我非常认同,只要你想写,不用瞻前顾后,也不要先担心自己写的好不好,想写就写,简书就是个很好的释放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