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感受到你的生活就像“推着石头的西西弗斯”,无论这生活里有多少“朋友圈式”的精彩,总是感觉缺少些什么。你迷茫而空虚,试图用一个接一个的欲望来填补,但当欲望被满足后,你发现,你又回到了原点。
1. 发现轮回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曾经有一则公益广告,在央视循环播放了很久。
一个记者,背靠陕北黄土,采访一个正在放羊的小娃娃。
记者问:“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呀?” “放羊。”小娃娃答道。记者又问:“放羊为了什么呢?” “挣钱。” 记者再问:“挣了钱呢?” “娶媳妇。” 记者接着问:“娶了媳妇呢?” “生娃。” 记者不放弃:“生了娃呢?”
……
小朋友想了想,说:
“放羊。”
虽然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农村,但放在城市现代人身上同样适用。
”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工作“
”工作是为了什么?“”赚钱“
”赚钱是为了什么?“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那生孩子又是为了什么?”“........"
现实中,你的孩子还会重复你的人生。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错觉——我们比古人进步。其实古人和我们在生理、心理上并无区别,唯一的区别只在”外物“。现代人的”先进“是建立在人类日积月累的经验和科技之上,但是外在的科技却改变不了”人性“。不管是放的山羊还是绵羊,甚至是克隆羊,放羊娃还是那个放羊娃。我们现在的生活本质上就是复制千万遍的人类生活——在欲望和基因的驱使下,追求着生存和感官体验,但最终还是要走向死亡。就像是一个在风雨中打着一把破伞的人,苦苦支撑,但仍免不了被雨淋湿的命运。
有许多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赤裸裸的人生真相让他们越发缺乏安全感,觉得这一辈子不能白活。于是有些人纵情声色,沉溺于感官刺激;有些人开始拼命地赚钱,不择手段蝇营狗苟;有些人干脆遁入山林,不问世事以逃离这一切。纵情声色的仍摆脱不了狂欢终结后的空虚和迷茫,以及感官阈值被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癫狂;不择手段赚钱的,即使钱财堆成金山银山,也填不满内心的不安,反而容易招致意想不到的灾祸和觊觎;遁入山林不问世事的,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逃避了这个问题。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面对死亡之时,你发现,自己白活了一辈子。
圣经《传道书》中,年老的所罗门王说:我见日光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所罗门王智慧超群、雄才大略,但中年因沉湎女色而误国,晚年他写下《传道书》,讨论了人生各种追求的虚无性,并最终得出结论:企图从神以外找着生命的意义,最终都是虚空,只有在神里面才能找着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古印度的觉者—佛陀提出“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世上都一切都在无止尽的变化当中,没有一样是恒常不灭的,众生在八苦中煎熬,只有看透“色即是空”的本质,才能破“我执”,放下痛苦。
我们姑且放下古人智慧中宗教的成分,会发现《圣经》和佛陀对于人世间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不管人对于外物如何的追求,都无法掩盖“世人皆苦”的人生真相。他们都提出,人应该追求“道”,他们都认可,离开“道”,生命里即使有再多外物,也毫无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追求“道” 真的就能逃离“放羊娃”式的轮回吗?
2. 逃离轮回
究竟什么是“道”?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放羊娃”式的轮回。
这种轮回,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类基因里的生存欲、控制欲等各种欲望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由基因主导的生活方式决定人们怎样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行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是人类最自然的生存冲动,是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延续的底层逻辑。
而这种生活方式所应有的思维模式,也正是“放羊娃”式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应急式的思维模式:首先应付的都是眼前的欲望。而与之相应的,我们的生产方式,从满足人的需求,发展到了创造人的需求,刺激人的欲望,甚至是制造幻想来攫取人的欲望。这种被消费主义影响而无限放大了的欲望,已经不单单是生理的欲望本身,而是杂糅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幻想。本质上是消费主义营造出的幻想在主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而不是需求。这样的生产—消费模式,更使人在这种追逐眼前欲望的思维模式中不可自拔,渐渐衍生出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
这种思维模式让人嗜急成瘾、庸碌一生,各种琐碎的欲望将人生击成粉碎的玻璃,直到大限将至,才发现生命已在应付之中匆匆度过,而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人们每日辛勤地忙碌,却仍会产生“没有为自己而活”的感觉,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自己是谁?自己真正想要怎样的人生?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认真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跟从他人和社会灌输的价值观,学习、工作、成长、婚恋...,被灌输的价值观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适不适合我?我该如何甄别?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不过,有一点对每个人都是绝对平等的,那就是不管你怎样折腾这一生,最终的归宿都是“死亡”。
人生的终结每天都在上演。“死亡”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反而促使了我们去认真思考,到底是选择逢场作戏、游戏人生,还是直面人生惨淡的真相,脱离肤浅,去追求内心里最真的渴望。
人心里真正的追求并不是千变万化的,而是一种纯净和永恒的东西——“道”,而“道”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规律和原则。四季更替、潮涨潮落,生命的诞生和消亡,这些都是“道”。而什么是个人的“道”?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使命”,就是“心声”,是一团心灵之火,能源源不断地给予你力量和激情的东西,是你的热情和天赋所在,是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会说: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使命或者心声?那是因为人们已被社会的价值观包裹的太紧,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内心。但是,“寻找,就必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这并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每个人心中蕴藏的精神力量。从人生的轮回中逃离的寻求,正是发掘这种精神力量的开始。
只有从一个毫无动摇的”使命“出发,人生才能经得起种种诱惑,才能在洪流中站的住,而不是随波逐流。”使命“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安全感、方向感和精神的力量。对于”使命“的寻求和落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度消费的享乐削弱了人本真的力量,如今一个孱弱的病人要变成一个强壮的健康生命,势必要经历艰辛和痛苦,但这就是逃离轮回的开始。
3. 焕发新生
”道“替代了”价值观“, “使命”替代“欲望”,旧有的思维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
所谓轮回,是在欲望里的轮回,是在旧的思维模式里的轮回,也是在旧的行为模式里的轮回。而逃离这个轮回,必须用使命替代欲望做舵手,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从生活中每个最微小的习惯来改变,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超越了旧我,这就是真正的“逃离轮回”。
只有拨开价值观层层包裹的迷雾,发现、认识并破碎自己旧的生命,新的生命才会生根发芽。这是人类的一种需求, 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需求,超越了动物性的需求,超越了虚荣和浮华,超越了那个旧的自己。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死亡,却有两次生命,逃离旧我的轮回,是你的新生的开始!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
暮年也应在黄昏中燃烧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