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处于阅读的哪个状态?
第一种焦虑状态,读书时感觉有压力,想要快点读完。第二种无聊状态,读书感觉很无聊很枯燥,想要尽快结束。第三种是心流状态,在读书的时候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我现在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一本书的知识点太多,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读书时就感到很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感到焦虑。
但不管是焦虑状态还是无聊状态,目标都是进入心流状态去阅读。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我们就会很容易沉浸其中,不觉得疲倦。
例如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不需要调整状态就可以进入心流状态。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别人叫我们就听不到。忘记了时间,也不会想着吃饭时间到了。别人叫我们,反而会特别烦。
但在读书的时候,却是相反的情况,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到了吃饭的时间,恨不得第一个跑出去。困了、累了,不用提醒就会自动选择休息。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玩游戏之所有能快速进入心流状态,首先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赢,要通关。通关任务都是从易到难。每完成一关,系统都会及时给反馈,赢了还是输了。
系统不断刺激着大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一步步引导的我们向目标前进。大脑被100%的占据,注意力高度集中,根本没有时间想其他的。
但读书不同,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没有人引导着我们。读书时又该怎样进入心流状态呢?
1.有着明确的目标。
读一本书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想要解决自己哪些问题?
比如我现在想读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书籍。先把我要读这些书的目的写下来,列出一些我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每找到一处答案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觉得非常有意思。
2.从易到难,降低难度。
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先从入门级的书籍读起。如何觉得入门级的书籍比较无聊,在适当的增加难度。
如果我们读《西方哲学史》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但如果我们先读《苏菲的世界》,很容易就能看懂。这就是降低难度。
3.及时反馈。
当我们通过一关游戏的时候,系统自动会给奖励。我们的大脑偏好奖励,每完成一个目标,就奖励自己一次。
可以休息玩会手机,或者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发在朋友圈。朋友的点赞,也是一种内在的奖励。
进入心流状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们也要以此为目标。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就不会觉得读书是一种枯燥、无聊、有压力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