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一直都是有缴纳社保的人非常关心的事情,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社保好消息,按工龄可以“提前退休”了!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法》,满足下面3个条件可申请提前退休!
1、工龄满30年的;
2、工龄满20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3、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可以提前退休情况的。
在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一是工龄满30年是指档案的工龄,不是工作了30年就可以了的,档案上的工龄显示已满30年才可;
二是这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指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前的,也就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满足这三类情况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任免机关批准同意,就可以提前退休。
一线工人、企业职工能不能
按照工龄提前退?
根据现有政策规定,按照工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的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而企业职工和一线工人就没有这样的“福利”了。
不能按照工龄申请退休,只有像从事特殊工种岗位的,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的。
经劳动委员会认定后,才可以提前5年退休。
但是有人就说了,这样的“退休”不是自不自愿的问题了,是“不得不”退休!
1
哪些情况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
提前退休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内退
►内退后,社会保险不会终止
内退,全称“内部退养”或“内退内养”或“离岗退养”。
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办理了退休手续,只是在单位内部实行的一种近似退休待遇的办法。
办理内退的人员可不在单位工作,但每月可从单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内退费。
不过这些人的社会保险并没有终止,而是由单位继续在社保中心缴纳,一直到到达退休年龄正式办理退休。
►内退设置一定的年龄界限
单位一般也对内退设置一定的年龄界限(譬如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等)。
实际上是一种保留劳动关系但又无须在岗的情形,一般在国企较多。
主要是对一些无法安排合适岗位但又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员工的过渡性办法。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办理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批准的,可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
情况二:退职
1、什么情况下能办理退职呢
退职是指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过鉴定丧失劳动能力。
但是年龄又不够病退条件,只能退出岗位。
经过社保部门批准,按照退职办理。
退职按月领取的不叫退休费,也不叫退职费,叫退职生活费。
2、按照退职处理情况
国有、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符合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退职处理:
►年老体衰,经劳动鉴定委员会或者医师证明不能继续从事原职工作,在本企业、机关内部确实无轻便工作可分配,而又不合退休条件的;
►本人自愿退职,其退职对于本单位的生产或工作并无妨碍的;
►连续工龄不满三年,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而停止工作的时间满一年的;
►录用后在六个月以内,发现原来有严重慢性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
情况三:病退
根据我国相关社保条例规定,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即可申请办理提前退休。
办理条件:
►按照规定参加养老保险;
►连续工龄满10年;
达到提前退休年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由医院证明,并经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看到这里,好多人分不清退职和病退的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病退有年龄限制。
情况四:特殊工种退休
►特殊工种退休和正常退休的区别
特殊工种退休和正常退休的区别在于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退休,其它与正常退休相同。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需符合男年满55周岁,女干部年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缴费年限满15年。
所从事工种在国家特殊工种目录范围内并达到规定年限。
有毒有害满8年以上(含8年)、高温井下满9年以上(含9年)、高空特别繁重满10年以上(含10年)。
►特殊情况
常年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冷库、生产车间等低温场所工作的工人退休时,可以参照从事井下、高温作业的工人的有关规定办理。
另外,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一线工人。
在对于“提前退休”审核上加强把控,避免有人浑水摸鱼,在养老金上损害到大家的共同利益。
其实,不管延迟退休还是提前退休,都希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在社会保障方面能够倾斜照顾一下工薪阶层的劳动人民。
文章来自:“2号人事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转载https://www.2hao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