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并不特别擅长思考概念,而思考人的能力却是一流的。
请你听题,这是一道经典的逻辑测验题。
考验的是我们上学时候“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知识。
现在你面前放着四张卡片,每张卡片正面是字母,背面是数字,四张卡片两张正面,两张背面,分别是“E”“K”“3”“6”。
现在我告诉你,如果卡片正面是元音字母,那么背面一定是偶数。
请问,你要翻动哪几张卡片,才能确定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实话实说,即使我已经知道解题思路,但是每次看到这道题还是要反应一下,甚至要在纸上写写画画才能想明白。
所以如果你第一次遇到这道题,还是听着,想不明白非常正常。
要是换一种问法,换成有人的场景。
这道题就变得容易理解了:现在有四个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杯子,杯子里可能是白开水,也可能是二锅头。
有两个人你知道他们的年龄,一个21岁,一个16岁,但是你不知道他们杯子里是酒还是水。
还有两个人,一个人杯子里是酒,一个人杯子里是水,但是你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年龄。
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一个人是未成年人,那么他杯子里一定是水。
请问,你要问哪几个人,才能确定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问题变得清晰多了,我们需要问两个人,先问问那个16岁的未成年人,看他杯子里是不是水。
再问问杯子里有酒的那个人,看他成年了没有。
这个测试告诉我们,如果面对抽象的问题,我们能找到一种方式把它形象化,最好是把人的因素放进去,那我们的思考能力将会大幅提升。
有一种记忆方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把数字换成具体的形象,最好是编成一个故事,不管多么离奇,我们都能记得更牢。
圆周率3.14159不太好背,换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印象就深刻多了,它能帮助你用5分钟时间背下圆周率的前二十二位。
研究表明,我们从故事中回忆出的信息要比从说明文中获得的信息多出50%。
这是我们一个人的时候,用一些社交元素来激发思考。
如果是几个人,我们更应该一起去思考。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科学上确实是有依据的。
大家在一起时,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能提升。
一些医学院正在试验这种团队教学方法。
比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他们正在尝试用“密室逃脱”的方式帮助医学生学习。
不过他们的密室逃脱不是咱们玩的那种,而是邀请大学里护理学、药剂学、物理治疗、社会工作及其他专业的学生进入一个模拟的病房,然后分发给他们一个虚构患者的案例去研究。
游戏规定在一小时内,学生必须一起努力,利用房间里的物品、信息和他们掌握的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解答一系列谜题,为患者制订一个治疗计划。
工作中经常开会,但是有时效果就一般,大家虽然都在一个会议室,但是注意力没有集中在一块,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同步,来促进心理的同步。
有这么一项研究,心理学家让两组孩子玩秋千。
研究人员在推秋千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控制摇摆的节奏。
一组孩子的秋千是同步的,一组孩子的秋千是不同步的。
结果发现,从秋千上下来后,那些在荡秋千时节奏同步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随后的任务中与对方合作。
那你说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也不能大家开会之前一块去荡秋千吧?
如果大家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物品,也可以激发大家共同思考。
比如说,要共同完成一项设计,可以找一间大的会议室,在墙上钉上各种设计图和文件。
这种合作方式能让大家更快进入“集体心流”。
这种方法还能和“用动作激发思考”的原理关联上。
因为我们要通过动作,在一面大墙上寻找文件,而不是埋头一页页地翻,这就能让我们更积极地思考。
我们看悬疑推理的电视剧,侦探手里有很多线索,他还没有捋清楚。
他会做一面线索墙,各种照片、剪报、笔记都贴在墙上,就是这种原理。
总之,这样的方法,对于促进个人思考和集体思考都是有帮助的。
又或者,大家共同传阅一份设计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图上做笔记,写自己的想法,这张大家共同修改的设计图,也成为共享物品,同样可以激发大家共同思考。
两个人沟通时,也可以采用身体同步的方式来促进思考。
一起散步或者跑步,就比坐下来谈更容易深入交流。
甚至我在书中看到一项研究,如果你在沟通时能够模仿对方的口音,你会更容易理解他的意思。
当然,这种方式只能在比较熟的人之间使用,面对陌生人这么做,可能有挨打的风险。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利用人和人之间行为的同步,来促进思考的同步,大家思考的同步,又能激发我们每个人更强的思考能力。
“集思广益”不仅是一种品格,科学告诉我们,它还真的是一种激发思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