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昨天父亲节,我是有犹豫是否应该给父亲打个电话的,可是最终以“一个外国人的节日,我就不凑热闹了吧”来安慰自己,而终于逃避去打这个电话。明明5月的母亲节很自然的给老妈送去了问候。
我家的模式就如同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父亲的重心是搞工作,母亲上班之余就是主管家庭的衣食住行。父亲是个老本科毕业生,在父母的同龄人那里是少见的高知分子,我曾深以此为荣,可是后来发现,父亲的这个优势并没有为我的学习成绩“添砖加瓦”,曾经一度有些埋怨。因为他专业技术好,工作就一直很忙,后来被提拔到技术管理工作,做了厂长就更忙了,基本没管过我和弟弟的学习。我只记得小时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是指望不上父亲的帮助的。一个是经常见不到人,一个是因为父亲的不苟言笑让我有些不愿去开口。
父亲极少与我们交流和互动,导致我一直有点害怕和他说话。
直到高中因为住校,那一次父亲提着行李送我去学校,在公交车上我看着父亲,开始感到了一点亲切。高中三年,因为每周一次回家,每次发现父母日益苍老,对父亲渐渐消除了害怕的感觉,敢主动的和他聊天了。
一直到后来临近大学毕业,父亲到五夷山出差,听说我要申请去新疆,急了,中途赶回家阻止了我。
大学毕业后,在浙江LH工作的第一年,记得是接近冬天,父亲也是在外面出差,特地绕了一圈到LH来看望我才回家。
多年以后,父亲对我们说,他也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都是放在心里的。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这些事,确实能感受到一个父亲深沉内敛的爱。
如今父亲年纪大了,其实他是孤独的吧!我每次回家都会和他聊很久,父亲总喜欢回忆自己小时侯的事,因为爷爷奶奶对他的疏忽,他的情感在表达上确实是有些缺憾的,因为他小时侯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爱。
我现在相信父亲其实是爱我们的,只是那个时代的人表达爱的方式和现在不一样。